[发明专利]IGBT功率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83421.1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642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龚轶;刘磊;刘伟;袁愿林;王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东微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423 | 分类号: | H01L29/423;H01L29/417;H01L29/739;H01L2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igbt 功率 器件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IGBT功率器件,包括位于两个p型体区和两个所述p型体区之间的n型漂移区之上的栅介质层,位于所述栅介质层之上的n型浮栅;位于所述栅介质层和所述n型浮栅之上的栅极,且在横向上所述栅极覆盖所述n型浮栅的两侧侧壁;介于所述栅极与所述n型浮栅之间的绝缘介质层;位于所述栅介质层中的第一开口,所述n型浮栅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与其中一个所述p型体区接触形成p‑n结二极管;位于所述栅介质层中的第二开口,所述n型浮栅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另一个所述p型体区接触形成p‑n结二极管。本发明能够提高IGBT功率器件的反向恢复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IGBT功率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反向恢复速度快的IGBT功率器件。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的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功率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底部间隔设置的p型集电极区31和n型集电极区3,p型集电极区31和n型集电极区3通过集电极金属接触层70接集电极电压;位于p型集电极区31和n型集电极区3之上的n型场截止区32,位于n型场截止区32之上的n型漂移区30,位于n型漂移区30顶部的至少两个p型体区33;在每个p型体区33内设有n型发射极区34,n型发射极区34和p型体区33通过发射极金属接触层47接发射极电压,p型体区接触区38用于降低p型体区34的接触电阻;用于控制IGBT功率器件的电流沟道的开启和关断的栅介质层35和栅极36,栅极36和发射极金属接触层47通过绝缘介质层50相绝缘,绝缘介质层50为层间绝缘介质层。
相关技术的IGBT功率器件在关断时,反向电流会从发射极经IGBT功率器件中寄生的体二极管流至集电极,此时体二极管的电流存在注入少子载流子现象,而这些少子载流子在IGBT功率器件再一次开启时进行反向恢复,导致较大的反向恢复电流,反向恢复时间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向恢复速度快的IGBT功率器件,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IGBT功率器件因少子载流子注入问题造成的反向恢复时间长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IGBT功率器件,包括:
n型集电极区和p型集电极区,位于所述n型集电极区和所述p型集电极区之上的n型漂移区,位于所述n型漂移区顶部的至少两个p型体区,两个所述p型体区被所述n型漂移区隔离;位于每个所述p型体区内的n型发射极区;
位于两个所述p型体区和两个所述p型体区之间的n型漂移区之上的栅介质层,位于所述栅介质层之上的n型浮栅;位于所述栅介质层和所述n型浮栅之上的栅极,且在横向上所述栅极覆盖所述n型浮栅的两侧侧壁;介于所述栅极与所述n型浮栅之间的绝缘介质层;
位于所述栅介质层中的第一开口,所述n型浮栅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与其中一个所述p型体区接触形成p-n结二极管;
位于所述栅介质层中的第二开口,所述n型浮栅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另一个所述p型体区接触形成p-n结二极管。
可选的,所述n型浮栅在所述栅介质层之上被绝缘层分隔为第一n型浮栅和第二n型浮栅,所述第一n型浮栅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与其中一个所述p型体区接触形成p-n结二极管,所述第二n型浮栅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另一个所述p型体区接触形成p-n结二极管。
可选的,还包括位于所述n型集电极区和所述p型集电极区之上的n型场截止区,所述n型场截止区位于所述n型漂移区下方。
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n型浮栅下方且靠近所述n型漂移区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n型浮栅下方且靠近所述n型漂移区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东微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东微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834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MIMO无线终端的测试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 下一篇:锂离子电池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