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节能减排活化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394006.4 | 申请日: | 2019-05-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10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 发明(设计)人: | 胡晓东;叶逸仁;邓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圆方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M27/00 | 分类号: | F02M27/00;F02M35/024;F02M37/3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06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节能 活化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发动机节能减排活化器,包括进油组件与空气过滤组件,进油组件分别与油箱和发动机连接,空气过滤组件与发动机连接,进油组件包括燃料活化环,燃料活化环为一中空的环状体,其前侧正面设有多个凹孔,后侧设有开口,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凹槽;空气过滤组件包括空气活化片,空气活化片为一平板件,其前侧正面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反应片凹槽,并设有向中部延伸的对称的延伸片体,其前侧正面左右两边设有多个半圆凸体,无需改装或破坏发动机结构,安装和使用方便;可提高空气和燃料的活性,增强燃料的燃烧率,提升汽车动力,降低有害废气排放量,实现环保、节能、省油等优异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燃料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发动机节能减排活化器。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发动机的燃料包括有柴油和汽油。
柴油是一种易燃、易蒸发且杂质较多的有机分子燃料,人们利用其易燃、易蒸发的特性在合适的高压高温空气混合比例下,自动在汽缸内点燃爆炸,推动活塞产生动力。
汽油是一种易燃、易蒸发的有机分子燃料,人们利用其易燃、易蒸发的特性在合适的氧气混合比例下,由火星塞在汽缸内点燃爆炸,推动活塞产生动力。
但因柴油和汽油的原油产地、制造方式及储藏方式的不同而使柴油、汽油的质量有一定程度的差异,也因此导致发动机除本身性能差异外的燃烧率有一定的差异及局限。一般的理论,在燃烧率越高的背景下,相对出力越大,有害废气比例越小。柴油和汽油以一巨大分子团的形式存在,分子团越大相对活性越小,燃烧率也较低。
燃油(柴油或汽油)通过化油器与空气混合后在汽缸内经过点燃爆炸燃烧产生能量,将产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推动活塞在汽缸内做往复运动,从而驱动汽车正常行驶。但是,由于发动机结构的差异及燃油品质优劣和空气净度不同等现象,导致了燃油燃烧不充分,使汽车在行驶中出现动力不足、油耗增加、气缸内大量积碳等现象,既不利于节能环保,又增加了有害废气排放量污染环境。
现有的汽车发动机活化器存在结构复杂、需改装或破坏发动机结构,安装繁琐,作用效果不明显等缺点,不能有效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无需改装或破坏发动机结构,安装和使用方便;可提高空气和燃料的活性,增强燃料的燃烧率,提升汽车动力,降低有害废气排放量,实现环保、节能、省油效果的发动机活化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节能减排活化器,包括有进油组件与空气过滤组件,所述进油组件分别与油箱和发动机连接,所述空气过滤组件与发动机连接,所述进油组件包括燃料活化环,所述燃料活化环为一中空的环状体,其前侧正表面设有若干个凹孔,后侧设有开口,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凹槽;所述空气过滤组件包括空气活化片,所述空气活化片为一平板件,其前侧正面设有若干个半圆凸体,半圆凸体上下分别设有反应片凹槽,在反应片凹槽上均布有若干个延伸片体。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燃料活化环包括有第一燃料活化环与第二燃料活化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燃料活化环的尺寸外径为23-30mm,内径为14-20mm,长度为50-100mm,所述第二燃料活化环的尺寸外径为18-25mm,内径为8-12mm,长度为50-100m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空气活化片的长度为80-350mm,宽度为50-80mm,高度为3.5-7m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燃料活化环由橡胶、硅胶、塑料三者中的一种以及多种红外线反射效率与波长不同的粉体混炼加工成型。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空气活化片由橡胶、硅胶、塑料三者中的一种以及多种红外线反射效率与波长不同的粉体混炼加工成型。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发动机为柴油发动机或汽油发动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圆方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圆方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40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