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缸盖冷却结构和发动机冷却结构和发动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65038.1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26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李米龙;杨春玲;陈涛;张永静;邸金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40 | 分类号: | F02F1/40;F01N3/04;F02F11/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6 | 代理人: | 张会强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缸盖 冷却 结构 发动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缸盖冷却结构和发动机冷却结构以及发动机,所述的气缸盖冷却结构布置于发动机气缸盖上,且于所述发动机气缸盖上集成有排气歧管,该气缸盖冷却结构包括可构成对发动机气缸盖主体冷却的主体水套,以及可构成对排气歧管冷却的歧管水套;对应于发动机气缸盖上各燃烧室的位置,于发动机气缸盖上构造有多组缸盖冷却液入口,各缸盖冷却液入口包括并联布置的若干进水口,各进水口与主体水套相连通,且至少其中一个进水口与歧管水套相连通。本发明的气缸盖冷却结构,可对发动机气缸盖具有较好的冷却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缸盖冷却结构。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设置有该气缸盖冷却结构的发动机冷却结构,以及设置有该发动机冷却结构的发动机。
背景技术
目前部分发动机气缸盖上集成有排气歧管,为了能够较好的对排气歧管进行冷却,上述发动机气缸盖的冷却结构通常包括对发动机气缸盖主体尤其是燃烧室冷却的主体水套,以及对排气歧管进行冷却的歧管水套。现有技术中,对发动机气缸盖进行冷却的冷却液通常先流入主体水套内,再流入歧管水套内,由于流经主体水套而流入歧管水套的冷却液温度通常已经较高,造成对排气歧管的冷却效果不好。且通常的发动机气缸盖进水结构通常只有一个入水口,对发动机气缸盖上温度较高位置的冷却效果也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气缸盖冷却结构,以能够对发动机气缸盖具有较好的冷却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气缸盖冷却结构,布置于发动机气缸盖上,且于所述发动机气缸盖上集成有排气歧管,所述气缸盖冷却结构包括构成对所述发动机气缸盖主体冷却的主体水套,以及构成对所述排气歧管冷却的歧管水套;对应所述发动机气缸盖上各燃烧室的位置,于所述发动机气缸盖上构造有多组缸盖冷却液入口,且各所述缸盖冷却液入口包括若干进水口,各所述进水口与所述主体水套相连通,且至少其中一个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歧管水套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水套包括布置于所述发动机气缸盖排气道间的鼻梁区水路),所述冷却液入口包括主进水口,以及位于所述主进水口两侧的分进水口,所述主进水口与所述鼻梁区水路及所述歧管水套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歧管水套包括相连通的、分别设于所述排气歧管上下两侧的上侧水套以及下侧水套,至少其中一个所述进水口与所述上侧水套或下侧水套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上侧水套具有向所述发动机气缸盖排气道的出口外凸的外凸部。
进一步的,于所述下侧水套上构造有若干贯穿所述下侧水套的导流孔,各所述导流孔可构成对冷却液于所述下侧水套内流通的导向。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所述的气缸盖冷却结构,通过将缸盖冷却液入口设置为包括若干个并联设置的进水口,且各进水口与主体水套相连通,且至少其中一个与歧管水套相连通,使得冷却液可由各进水口同时进入主体水套以及歧管水套,由温度较低的冷却液同时对发动机气缸盖主体以及歧管水套进行冷却,可对发动机气缸盖主体以及排气歧管具有较好的冷却效果。同时,多个进水口的设置可对发动机气缸盖上多处温度较高的地方优先进行冷却,以进一步改善对发动机气缸盖主体的冷却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发动机冷却结构,布置于发动机上,且所述发动机包括发动机缸体、发动机气缸盖,以及设于所述发动机缸体及所述发动机气缸盖之间的气缸盖垫片,所述发动机冷却结构包括构造于所述发动机缸体上的缸体水套,以及构造于所述发动机气缸盖上的气缸盖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水套采用如上所述的气缸盖冷却结构。
进一步的,对应于发动机各燃烧室的位置,于所述气缸盖垫片上构造有多组进水单元和回水单元,所述进水单元可构成冷却液自所述缸体水套向所述气缸盖水套的流入,所述回水单元可构成冷却液自所述气缸盖水套向所述缸体水套的回流,且所述回水单元具有不同的流通截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50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