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水冷排气歧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10663.5 | 申请日: | 2018-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607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田大洋;徐蔡舟;张南;刘杰;郑有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10 | 分类号: | F01N13/10;F01N3/04;F01N13/1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谭佐晞;刘林华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气支管 水冷排气歧管 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 出水口 进水口 水套 发动机冷却系统 缸盖 汇聚 单独设置 冷却歧管 成锥型 冷却水 热辐射 底端 歧管 锥型 流出 外部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水冷排气歧管,其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数量的排气支管,所述各排气支管上部向外分散延伸出,而其下部则在底部汇聚成锥型底端。其中,每个所述排气支管的外部周围均单独设置有水套,所述水套在所述底部锥型端的上方汇聚。所述排气支管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歧管冷却水由发动机的缸盖经所述进水口流入,再由所述出水口流出回到发动机冷却系统。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发动机水冷排气歧管,其既可以有效降低排温,又可以冷却歧管本体,减少对周围零件的热辐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是其中用于与发动机缸盖连接的发动机水冷排气歧管。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涉及的组件很多,每个组件都会对发动机的性能起到一定的影响,若是能提高其组件的工作性能,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发动机组件中的排气歧管,其作用是收集各缸燃烧废气,均匀混合后引入三元催化器进行废气后处理。由其工作特性决定,排气歧管需受到高温废气的热辐射,在高速大负荷工况,歧管本体温度可高达600℃,是发动机上热负荷最大的零件之一。
为了减缓高温对周围发动机和整车零件的热辐射,目前市面上排气歧管材料主要为铸铁和不锈钢,可以承受最高950℃排气温度。而且,所述排气歧管表面通常还会装有镀铝隔热罩。
工作时,当排温超过排气歧管材料的耐温极限时,发动机会采用增大喷油量、加浓可燃混合气的方式降低排温。但很显然,现有车辆采用的排气歧管,其降温方式无疑会增加发动机的油耗,提高其排放。这在降低车辆燃油性能的同时,还不利于环保。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水冷排气歧管,其既可以有效降低排温,又可以冷却歧管本体,减少对周围零件的热辐射。
为此,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水冷排气歧管,其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数量的排气支管,所述各排气支管上部向外分散延伸而出,所述各排气支管下部则在底部汇聚成锥型底端;其中,每个所述排气支管的外部周围各自单独设置有水套,所述水套在所述底部锥型端的上方汇聚;所述排气支管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冷却水由发动机的缸盖经所述进水口流入,再由所述出水口流出回到发动机冷却系统。
可选地,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发动机水冷排气歧管,其中设置在所述每个排气支管外部周围的所述水套分为上下两层。
可选地,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发动机水冷排气歧管,其中所述排气支管的进水口包括上进水口和下进水口。
可选地,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发动机水冷排气歧管,其中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水套的下部。
可选地,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发动机水冷排气歧管,其中所述水套的拐角处均采用大圆角过渡,以避免产生水流死区。
可选地,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发动机水冷排气歧管,其中所述水冷排气歧管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
可选地,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发动机水冷排气歧管,其中通过发动机ECU控制电子节温器开关,使得所述水冷排气歧管的出水口根据需要可选择地联通小循环回水管和/或大循环回水管。
可选地,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发动机水冷排气歧管,其中所述水冷排气歧管通过进气法兰螺栓与发动机缸盖连接,其进气法兰上布有进气口和进水口,分别对应发动机缸盖排气法兰上的出气口和出水口。
可选地,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发动机水冷排气歧管,其中所述水冷排气歧管和发动机缸盖间设置有垫片进行密封,所述垫片上开有与气道和水道相对应的通道。
可选地,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发动机水冷排气歧管,其中所述水冷排气歧管通过出气法兰螺栓与三元催化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106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装工艺的排气挂钩
- 下一篇:一种多段式柴油机排气歧管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