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及其中冷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634254.3 | 申请日: | 2018-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726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 发明(设计)人: | 张威;钟跃兰;刘名;崔璨;安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B29/04 | 分类号: | F02B2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海建 |
| 地址: | 261000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其中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及其中冷器,中冷器包括:冷芯,冷芯内具有由冷却管束组成的冷却水换热流道及由冷却管束的间隙组成的进气换热流道,冷却管束的全部冷却管的一端均相互连通;设置于冷芯的一端的第一冷盖,第一冷盖具有相互独立的两个腔体,分别为进水腔体及出水腔体;进水腔体与冷却管束中的一部分冷却管的另一端连通,且进水腔体上设置有第一水口及第二水口,第一水口及第二水口相对设置;出水腔体与冷却管束中的另一部分冷却管的另一端连通,且出水腔体上设置有出水口。本发明提供的中冷器,第一水口及第二水口在左右的中冷器中用途互换,从而在满足要求的基础上,减少了零部件数量,调高了整机的紧凑性;提高了中冷器的通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及其中冷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发动机(如增压发动机)具有两级增压中冷系统,第一级的中冷器一般跟随低级增压器布置。中冷器为冷却发动机增压后进气的装置。
V形发动机往往有两个低级增压器,两个低级增压器分列发动机左右两侧,同样需要两个中冷器分列发动机两侧。发动机的进出水口一般布置在发动机内侧,因此,为了确保对两个增压器增压后的进气进行冷却,设置于两侧的中冷器不能设置为同一种结构,通用性低。
因此,如何提高通用性,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冷器,以提高通用性。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中冷器的发动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冷器,包括:
冷芯,所述冷芯内具有由冷却管束组成的冷却水换热流道及由所述冷却管束的间隙组成的进气换热流道,所述冷却管束的全部冷却管的一端均相互连通;
设置于所述冷芯的一端的第一冷盖,所述第一冷盖具有相互独立的两个腔体,分别为进水腔体及出水腔体;所述进水腔体与所述冷却管束中的一部分冷却管的另一端连通,且所述进水腔体上设置有第一水口及第二水口,所述第一水口及所述第二水口相对设置;所述出水腔体与所述冷却管束中的另一部分冷却管的另一端连通,且所述出水腔体上设置有出水口。
优选地,上述中冷器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冷芯的另一端的第二冷盖;
所述第二冷盖具有过渡腔体,所述过渡腔体与所述冷却管束的全部冷却管的一端连通。
优选地,上述中冷器中,所述进水腔体及所述出水腔体用于与所述冷却管束连通的开口轴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冷盖上;
所述冷却管束中的冷却管均匀分布。
优选地,上述中冷器中,所述第一冷盖能够相对于所述冷芯旋转并固定。
优选地,上述中冷器中,所述冷芯朝向所述第一冷盖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螺栓连接孔;多个所述螺栓连接孔形成中心对称的螺栓连接孔组;
所述第一冷盖通过螺栓与所述螺栓连接孔连接。
优选地,上述中冷器中,所述第一冷盖为设置于所述冷芯的下方的下冷盖,所述下冷盖的外表面具有支撑结构;
和/或,所述冷芯的侧壁外表面具有辅助支撑安装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两个中冷器,所述中冷器为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中冷器。
优选地,上述发动机中,还包括旁通管路及用于控制所述旁通管路通断的开关;
所述第一水口及所述第二水口中的一个水口为进水口,另一个水口为与所述旁通管路连通的旁通管路接口。
优选地,上述发动机中,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进气换热流道的进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342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成热交换器及发动机
- 下一篇:一种电动增压实现米勒循环柴油发动机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