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EGR系统和发动机EGR系统的诊断策略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453614.X | 申请日: | 2018-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63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 发明(设计)人: | 崔亚彬;张士伟;刘义佳;关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M26/49 | 分类号: | F02M26/49;F02M26/47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egr 系统 诊断 策略 | ||
1.一种发动机EGR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EGR管路,所述EGR管路上设有EGR冷却器(11)和EGR阀(12),所述EGR阀(12)的进气端与所述EGR冷却器(11)的出气端相连;
压差传感器(13),所述压差传感器(13)的进口端可选择性地与所述EGR管路上的第一点和第二点中的一个连通,所述第一点位于所述EGR冷却器(11)的进气端,所述第二点位于所述EGR冷却器(11)的出气端、所述EGR阀(12)的进气端之间,所述压差传感器(13)的出口端与所述EGR管路相连,且连接点位于所述EGR阀(12)的出气端;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压差传感器(13)通讯连接,以根据所述压差传感器(13)的检测值判断所述EGR管路的堵塞故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EGR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通阀(15),所述三通阀(15)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点相连,所述三通阀(15)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点相连,所述三通阀(15)的第三接口与所述压差传感器(13)的进口端相连,所述三通阀(15)的第三接口可选择性地与所述三通阀(15)的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EGR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单向阀(14),所述单向阀(14)连接在所述压差传感器(13)的出口端与所述EGR管路之间,且所述单向阀(14)从所述压差传感器(13)的出口端到所述EGR管路单向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EGR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设置为在所述压差传感器(13)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一点连通时所述压差传感器(13)测得的第一压差大于第一标准压差,且在所述压差传感器(13)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二点连通时所述压差传感器(13)测得的第二压差大于第二标准压差时,判断所述EGR阀(12)堵塞;
所述控制器设置为在所述压差传感器(13)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一点连通时所述压差传感器(13)测得的第一压差大于第一标准压差,且在所述压差传感器(13)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二点连通时所述压差传感器(13)测得的第二压差不大于第二标准压差时,判断所述EGR冷却器(11)堵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EGR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设置为在判断所述EGR冷却器(11)堵塞时,输出EGR冷却器(11)堵塞故障信号;
所述控制器包括存储有第一计算机程序的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控制器设置为在判断所述EGR阀(12)堵塞时启动所述第一计算机程序,所述第一计算机程序用于驱动所述EGR阀(12)先以第一预设占空比工作,然后以第一预设频率振荡以清洗所述EGR阀(12)的壁面,再以第二预设占空比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EGR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设置为在启动所述第一计算机程序后,若所述控制器判断所述EGR阀(12)仍然堵塞,则输出故障码。
7.一种发动机EGR系统的诊断策略,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监控EGR冷却器(11)的进气端到EGR阀(12)的进气端之间的第一压差P1;
将所述第一压差P1与第一标准压差SP1比较,若P1≤SP1,则继续监控第一压差P1;
若P1>SP1,则测量EGR阀(12)的进气端到EGR阀(12)的出气端之间的第二压差P2;
将所述第二压差P2与第二标准压差SP2比较,若P2≤SP2,则判断EGR冷却器(11)堵塞,若P2>SP2,则判断EGR阀(12)堵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EGR系统的诊断策略,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判断EGR冷却器(11)堵塞后输出EGR冷却器(11)故障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EGR系统的诊断策略,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判断EGR阀(12)堵塞后还包括步骤:进行EGR阀(12)自我修复程序,若进行EGR阀(12)自我修复程序后,P2≤SP2,则继续使用,反之输出EGR阀(12)故障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5361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