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低脱附管路的诊断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58587.0 | 申请日: | 2018-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416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蒯家琛;李杰;黄伟;杨越;葛娟娟;胡璋林;程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5/08 | 分类号: | F02M25/08;F02D9/00;F02D41/00;F02B7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贾博雍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低脱附 管路 诊断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发动机低脱附管路的诊断系统,碳罐通过低脱附管路与进气岐管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诊断控制器、电磁阀和压力传感器;
所述电磁阀的控制端与所述诊断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电磁阀设置于所述低脱附管路上,用于控制碳罐与所述进气岐管的导通或断开;
所述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诊断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进气岐管上,用于检测所述进气岐管内的气体压力;
在所述电磁阀导通时,如果所述气体压力的变化值大于第一压力阈值,则所述诊断控制器判定所述低脱附管路处于正常状态,否则判定所述低脱附管路处于泄漏状态;
所述诊断控制器还用于将发动机处于启动过程和过负荷过程相对应的发动机转速小于第一转速阈值和大于第二转速阈值设置为非诊断区域,并将发动机转速大于所述第一转速阈值且小于第二转速阀值设置为诊断区域;
在所述发动机转速和所述气体压力处于所述诊断区域时,所述诊断控制器开始对所述低脱附管路是否处于泄漏状态进行诊断;
在所述发动机转速和所述气体压力处于所述非诊断区域时,所述诊断控制器上报诊断停止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低脱附管路的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节气阀;
所述节气阀设置在所述进气岐管上,用于调节外部气体进入发动机的进气量;
所述节气阀的控制端与所述诊断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相连,在所述气体压力小于第二压力阈值时,所述诊断控制器控制所述节气阀调节增大发动机的进气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低脱附管路的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速传感器;
所述转速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诊断控制器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转速传感器用于检测发动机转速;
所述诊断控制器根据所述发动机转速调节所述节气阀的开度,以调整发动机的进气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低脱附管路的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动机控制器;
所述发动机控制器通过CAN总线与所述诊断控制器相连,在所述低脱附管路处于泄漏状态时,所述诊断控制器通过CAN总线向所述发动机控制器发送泄漏报警报文,所述发动机控制器根据所述泄漏报警报文控制发动机进行限制输出扭矩,并点亮发动机故障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低脱附管路的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CAN总线相连接的组合仪表;
所述组合仪表根据所述泄漏报警报文显示和/或语音播报故障信息。
6.一种发动机低脱附管路的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电磁阀在低脱附管路上,以控制碳罐与进气岐管的导通或断开;
设置压力传感器在进气岐管上,以检测进气岐管内的气体压力;
在所述电磁阀导通时,如果所述气体压力的变化值大于第一压力阈值,则判定所述低脱附管路处于正常状态,否则判定所述低脱附管路处于泄漏状态;
将发动机处于启动过程和过负荷过程相对应的所述发动机转速小于第一转速阈值和大于第二转速阈值设置为非诊断区域,并将所述发动机转速大于所述第一转速阈值且小于第二转速阀值设置为诊断区域;
如果所述发动机转速和所述气体压力处于所述诊断区域,则对所述低脱附管路是否处于泄漏状态进行诊断;
如果所述发动机转速和所述气体压力处于所述非诊断区域时,则上报诊断停止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低脱附管路的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节气阀在进气岐管上,用于调节外部气体进入发动机的进气量;
如果所述气体压力小于第二压力阀值时,通过节气阀调节增大发动机的进气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低脱附管路的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转速传感器,用于检测发动机转速,并通过所述发动机转速调节所述节气阀的开度,以调整发动机的进气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低脱附管路的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如果所述低脱附管路处于泄漏状态,则通过CAN总线向发动机控制器发送泄漏报警报文,以使发动机进行限制输出扭矩,并点亮发动机故障灯;
还根据所述泄漏报警报文显示和/或语音播报故障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5858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