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相互独立的发动机高低温冷却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66372.8 | 申请日: | 2018-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7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梅;余小东;曾庆强;谢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7/16 | 分类号: | F01P7/16;F02N19/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低温系统 冷却系统 高低温 水循环冷却系统 发动机动力性 选择控制开关 发动机负荷 冷却水流向 电子水泵 高温系统 进气效率 快速暖机 冷却效果 调温器 冷却液 水循环 蓄水壶 油耗 爆震 保证 气温 | ||
一种相互独立的发动机高低温冷却系统,包含高温和低温水循环冷却系统;高温系统通过调温器的选择控制开关,使冷却水流向根据发动机负荷进行切换,实现快速暖机和降低油耗。低温系统采用电子水泵及单独的蓄水壶,与高温水循环相互独立,保证低温系统的冷却效果,使冷却液保持在50℃以下,有效保证发动机进气温度和进气效率,发挥发动机动力性,防止爆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发动机高低温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发动机暖机是指发动机本体温度从低温上升到正常工作温度的过程。发动机冷启动时,由于进气系统和气缸温度较低,汽油很难完全蒸发,会造成燃烧不完全,引起C、H大量排放,形成污染。同时由于燃料蒸发难,燃烧状况较差,又造成额外加大燃油量的问题。另外,发动机在暖机过程中冷却水温度也较低,发动机由冷却水带走的热量增多,更增加了热损失,进一步加剧前述污染排放和油耗增加的问题。另一个问题是,发动机冷启动时温度低,润滑油还不能有效工作,致使发动机的内部运动构件摩擦较大。鉴于此,解决以上问题的技术方向应该是,通过提高发动机启动时暖机速度的方式,降低油耗,减少污染排放。
对于传统的增压发动机,其采用的是风冷系统,由于管线太长,存在延迟,而且它会受到车速的影响,不能在任何工况下都能保持最佳的冷却效果。并且负责冷却增压器轴承的增压器冷却器布置在高温系统,存在发动机停机后,由于发动机主水泵不运转,容易造成轴承冷却不足的风险。因此对于增压发动机,需要低温的水冷系统,提高发动机效率,并保证增压器轴承的冷却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互独立的发动机高低温冷却系统,针对增压发动机,设计相互独立的高温水循环冷却系统和低温水循环冷却系统,以提高暖机速度降低油耗,及提高增压发动机的冷却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相互独立的发动机高低温冷却系统,包含高温水循环冷却系统和低温水循环冷却系统。
所述高温水循环冷却系统包括缸体水套、缸盖水套、调温器、暖通、散热器、发动机油冷器和蓄水壶A。
本系统使用的调温器内设有高压腔和低压腔,而且高压腔和低压腔互不连通,高压腔设有一路可开闭通道,其可以根据负荷需要选择性地通断,低压腔设有两路可选择性通断的通道,根据负荷需要对小循环支路和散热器支路选择性地连接。
本系统各部分之间的水路连接关系如下:
所述发动机水泵的第一出水口连接缸盖水套进口。
所述发动机水泵的第二出水口通过水路连接调温器的高压腔,高压腔的第一出水口连接缸体进水口,经过缸体水套后,缸体水套的出水口与缸盖水套第一出水口的水路汇合。
此汇合水路分别接小循环支路和散热器支路,小循环支路接调温器低压腔的第一进水口,散热器支路接调温器低压腔的第二进水口;调温器低压腔的出水口与发动机水泵的第二进水口连接。
调温器高压腔的第二出水口分别连接暖通、发动机油冷器和变速器油冷器的进水口,暖通、发动机油冷器及变速器油冷器为并行连接,并且其出水口汇合后与发动机水泵的第一进水口连接。
缸盖水套的第二出水口连接蓄水壶A,蓄水壶A的出水口通过水路连接水泵的第三进水口。
所述低温水循环冷却系统包括电子水泵、低温散热器、增压器冷却器、中冷器和蓄水壶B。所述电子水泵连接低温散热器,低温散热器的第一出口连接增压器冷却器进口,低温散热器的第二出口连接中冷器进口,增压器冷却器出口和中冷器出口汇合成一个出水口后与蓄水壶B进口相连,蓄水壶B出口连接电子水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663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