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怠速稳定性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82276.0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451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程林;刘淑军;刘涛;鲁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41/08 | 分类号: | F02D41/08;F02D41/30;F02D4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04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稳定性 控制 方法 控制系统 | ||
1.发动机怠速稳定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0)监测发动机在怠速工况下的第一转速信号和负荷信号;
20)判断发动机是否处于怠速不稳定工况,若是,执行步骤30),若否,返回至步骤10);
30)调整节气门开度和喷油量,直至发动机处于怠速稳定工况,其中,怠速稳定工况指发动机怠速时,其转速与负荷相匹配,且能够根据负荷调整转速,以使发动机处于该转速下的稳定状态;
步骤10)包括:
11)将所述第一转速信号进行低通滤波获取第一长周期信号,进行高通滤波获取短周期信号;
步骤20)包括:
21)通过判断第一长周期信号在预定时间内的峰值是否处于阈值范围,来判断所述第一长周期信号是否稳定,若是,返回至步骤10),若否,进行步骤22);
22)判断是否同时满足:所述负荷信号不大于第一预定负荷、所述短周期信号未处于第一稳定阈值范围内,若是,则判定发动机处于怠速低负荷工况,并执行步骤30);若否,则判定发动机未处于所述怠速低负荷工况;
步骤22)中,发动机未处于所述怠速低负荷工况时,进行下述步骤:
23)判断是否同时满足:所述负荷信号大于第二预定负荷、所述短周期信号未处于第二稳定阈值范围内,若是,则判定发动机处于怠速高负荷工况,并执行步骤30);若否,则判定发动机未处于所述怠速 高负荷工况,并返回至步骤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怠速稳定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1)包括:
12)监测蓄电池的电压信号;
步骤22)具体为:
221)判断是否同时满足:所述负荷信号不大于所述第一预定负荷、所述短周期信号未处于所述第一稳定阈值范围内、所述电压信号大于第一预定电压,若是,则判定发动机处于所述怠速低负荷工况,并执行步骤30);若否,则判定发动机未处于所述怠速低负荷工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怠速稳定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1)还包括:
12)监测蓄电池的电压信号;
步骤23)具体为:
231)判断是否同时满足:所述负荷信号大于所述第二预定负荷、所述短周期信号未处于所述第二稳定阈值范围内、所述电压信号小于所述第二预定电压,若是,则判定发动机处于所述怠速高负荷工况,并执行步骤30);若否,则判定发动机未处于所述怠速高负荷工况,并返回至步骤10)。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怠速稳定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中,还监测发动机的第二转速信号,所述第二转速信号为发动机调整参数后的转速,并获取所述第二转速信号的第二长周期信号;
步骤30)包括:
31)判断所述第二长周期信号是否稳定,若否,则继续调整发动机参数,若是,则判定发动机处于所述怠速稳定工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怠速稳定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转速信号进行10Hz低通滤波获取所述第一长周期信号,进行10Hz高通滤波获取所述短周期信号;将所述第二转速信号进行10Hz低通滤波获取所述第二长周期信号。
6.发动机怠速稳定性控制系统,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发动机怠速稳定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速采集装置(1),用于采集发动机怠速工况下的第一转速信号;
负荷采集装置(2),用于采集发动机怠速工况下的负荷信号;
控制装置(4),用于根据所述转速采集装置(1)和所述负荷采集装置(2)所采集的信号判断发动机是否处于怠速不稳定工况,且发动机处于所述怠速不稳定工况时,能够发出控制信号,以调整发动机参数;
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所述低通滤波器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转速信号的第一长周期信号,所述高通滤波器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转速信号的短周期信号;
所述控制装置(4)能够根据所述第一长周期信号、所述短周期信号和所述负荷信号判断发动机是否处于所述怠速不稳定工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8227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燃机控制装置
- 下一篇:发动机故障检测方法、装置和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