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功率电子器件与电机的能松开的电连接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00517.0 | 申请日: | 2018-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60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海因茨·赖歇特;克里斯蒂安·布吕克纳;迈克尔·科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ZF腓德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1/33 | 分类号: | H02K11/33;H02K11/30;H02K15/00;H02K3/50;H02K5/2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杨靖;车文 |
地址: | 德国腓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率 电子器件 电机 松开 连接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率电子器件与电机的能松开的电连接。连接设备(1)用于将用于运行电机(3)的功率电子器件(2)与电机(3)的电的绕组(4)以能松开的方式导电连接,该连接设备具有连接导体(9),在功率电子器件(2)的端子(6)与连接导体(9)之间设置有导电的第一连接点(9A),在连接导体(9)与绕组(4)之间设置有导电的第二连接点(9B),第一和第二连接点(9A、9B)中的一个以不能松开的方式实施,而第一和第二连接点(9A、9B)中的另一个以能松开的方式实施。本发明还涉及这种连接设备(1)的一种建立方法和一种具有这种连接设备(1)的驱动单元(5)和一种具有这种驱动单元(5)的车辆驱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用于运行电机的功率电子器件与电机的电的绕组以能松开的方式导电连接的连接设备。本发明还涉及建立这种连接设备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驱动单元,其具有电机、功率电子器件和这种连接设备。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这种驱动单元的车辆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例如,在使用电机作为车辆驱动系统中的牵引驱动器时,为了运行电机可能需要将非常高的电流从功率电子器件引导向电机。在这种应用中,电连接必须相对于振动有抵抗力地实施,并且此外还必须能够相对容易地松开,以便能够将电机与功率电子器件分开(例如用于更换/修理)。此外,连接点的数量应保持较小,以便使可能的故障源和重量保持较低。
在申请人的未在先公开的DE 10 2016 208 291 A1中提出了一种用于机械和电连接接触配对件的弹簧夹。这些弹簧夹原则上适用于这种连接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改进现有技术。
该任务通过独立权利要求中说明的主题来解决。其优选的实施方式能从属权利要求获知。
因此,提出了一种连接设备,其用于将用于运行电机的功率电子器件与电机的电的绕组以能松开的方式导电连接。
所提出的连接设备具有连接导体。其还具有功率电子器件的端子与连接导体之间的导电的第一连接点。此外,它还具有连接导体与绕组之间的导电的第二连接点。第一和第二连接点中的一个在此以不能松开的方式实施。与之相对地,第一和第二连接点中的另一个以能松开的方式实施。
功率电子器件的端子与电机的绕组之间通过所提出的连接设备因此尤其是存在恰好两个连接点,也就是所说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点。两者之一以能松开的方式实施,而两者中的另一个以不能松开的方式实施。在建立连接设备时,优选首先建立能松开的连接点,然后才建立不能松开的连接点。
原则上,连接设备可以拥有多个这种连接导体。其中每个连接导体在此将功率电子器件的多个端子中的一个与电机的多个绕组中的一个以能松开的方式电连接。为此,在每个连接导体中设置有相应实施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点。
尤其地,以不能松开的方式实施的连接点只有在破坏形成或产生实际上的连接点的连接机构的情况下才能被拆开。因此,不能松开并不意味着连接点原则上不再能拆开。不能松开的连接点例如可以通过材料锁合的(stoffschlüssig)连接来建立,譬如通过熔焊或钎焊或压焊来建立,并且/或者通过塑性变形,譬如通过压接或铆接来建立。
与之相对地,以能松开的方式实施的连接点尤其能够在不破坏形成或产生实际上的连接点的连接机构的情况下拆开。能松开的连接点例如可以通过螺丝或插塞接触部或借助能松开的夹具或能松开的卡子来建立。因此,在将连接点拆开之后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各自的连接机构,例如螺丝、夹具,卡子或插头/插座等,并且必要时可以被再次使用。
在当前,以能松开的方式实施的连接点优选借助在DE 10 2016 208 291 A1中提出的弹簧夹中的一个来建立。
电机尤其被理解为如下机器:其将电能(电流、电压)转换成机械能(转速、轴上的转矩)或者反之。因此其尤其可以是电动马达或相应实施的发电机。电机尤其可以是旋转磁场电机,如异步或同步电机。替选地,它可以是直流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ZF腓德烈斯哈芬股份公司,未经ZF腓德烈斯哈芬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05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