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的转向系统的功率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43340.4 | 申请日: | 201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150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R.约卡姆;A.法尔肯布格;D.勒施纳;A.考夫曼;C.鲁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04 | 分类号: | B62D5/04;H02K9/22;H02K11/33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方莉;李雪莹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转向 系统 功率 单元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的转向系统的功率单元(10),所述功率单元包括用于安置马达的马达壳体(20)、冷却体(30)以及布置在所述冷却体(30)上的用于马达的操控电子装置(40)。所述冷却体(30)和所述马达壳体(20)彼此如此连接,从而能够通过所述冷却体(30)从所述操控电子装置(40)到所述马达壳体(20)进行热交换。本发明的核心在于,所述冷却体(30)借助于冲制或者也借助于焊接或者拧紧至少部分地与所述马达壳体(20)相连接。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组装功率单元(10)的方法,所述功率单元具有用于安置马达的马达壳体(20)、冷却体(30)以及布置在所述冷却体(30)上的用于马达的操控电子装置(40)。在此,借助于冲制和/或焊接和/或拧紧在冷却体(30)与所述马达壳体(20)之间进行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的转向系统的功率单元,所述功率单元包括用于安置马达的马达壳体、冷却体以及布置在所述冷却体上的用于马达的操控电子装置。所述冷却体和所述马达壳体彼此如此连接,从而能够通过所述冷却体实现从所述操控电子装置到所述马达壳体的热交换。
背景技术
这样的功率单元比如在公开文件DE 10 2009 000 169 A1中得到了公开。在该文件中,冷却体借助于热压配合与马达壳体相连接。在组装所述功率单元时,比如对所述马达壳体进行加热,随后将所述冷却体装入到所述马达壳体中并且接着对所述马达壳体又进行冷却,以用于实现热压配合。
通过冷却体与马达壳体之间的连接,能够将由所述操控电子装置通过损耗功率产生的热通过所述马达壳体来排出。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组装功率单元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的转向系统的功率单元,所述功率单元包括用于安置马达的马达壳体、冷却体以及布置在所述冷却体上的用于马达的操控电子装置。所述冷却体和所述马达壳体彼此如此连接,从而能够通过所述冷却体实现从所述操控电子装置到所述马达壳体的热交换。
本发明的核心在于,所述冷却体借助于冲制或者焊接或者拧紧至少部分地与所述马达壳体相连接。
在此有利的是,为了将所述冷却体热连接到所述马达壳体上,与借助于热压配合进行的连接相比通过借助于冲制或者焊接或者拧紧进行的连接能够实现所述功率单元的较小的结构高度。其原因在于,在热压配合时由于在组装所述功率单元时所进行的通常感应的加热而在冷却体与在所述马达壳体中所包括的马达、尤其是马达的轴承盖之间需要一定的最小间距,而在冲制时或者也在焊接或者拧紧时不需要这样的最小间距并且由此能够将所述功率单元的结构高度保持小的程度。
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规定,所述冷却体在其主延伸平面中至少部分地在所述马达壳体的端面上伸出超过所述马达壳体,其中,所述马达壳体的开口处于所述马达壳体的端面中。
在此有利的是,所述冷却体的面积大于所述马达壳体的、在其端面上的横截面面积,由此一方面能够将所述马达的操控电子装置的较大数目的电的构件布置在所述冷却体上。另一方面,在所述冷却体的伸出超过马达壳体的区域中能够在冷却体的两侧上布置构件。由此,能够比如将很大的并且因此会扩大所述功率单元的结构高度的构件布置在所述冷却体的下侧面上并且由此布置在所述马达壳体的侧面和外部,其中这没有导致所述功率单元的结构高度的扩大。此外,比如能够将用于所述操控电子装置的连接插头布置在所述马达壳体的侧面。
按照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来规定,所述马达壳体的下述端面构造为分级的结构,所述马达壳体的开口处于所述马达壳体的端面中。
在此有利的是,所述冷却体由此能够在部分地安放在所述马达壳体的内壁上并且部分地安放在所述马达壳体的端面上的情况下与所述马达壳体相连接。由此得到冷却体与马达壳体之间的良好的机械连接并且相应地得到其之间的良好的导热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未经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433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 下一篇:进出弯道时具有不同阻尼的线控转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