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涡轮增压器的发动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780016254.4 | 申请日: | 2017-0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96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 发明(设计)人: | 丹羽靖;住本浩;新居田和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01N13/14 | 分类号: | F01N13/14;F02B77/11 |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刘煜 |
| 地址: | 日本国广岛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涡轮 增压 发动机 | ||
一种带有涡轮增压器的发动机,其包括:排气歧管,连结于发动机主体;涡轮增压器,包含划分涡轮机室和排气的供应路径的涡轮机壳、以及覆盖该涡轮机壳的涡轮机隔热件;以及歧管隔热件,覆盖所述排气歧管的至少上侧面及涡轮增压器侧的侧面。排气歧管具备凸缘部以作为针对所述涡轮增压器的连接部。所述歧管隔热件具备使所述凸缘部的接合面露出的切口部,并且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基于所述切口部的切口边缘与所述凸缘部的外周缘之间的间隔在指定位置设定得比其他位置更宽而形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涡轮增压器的发动机,该发动机中,在多缸型的发动机主体上附设有涡轮增压器,排气歧管连结于所述发动机主体。
背景技术
排气歧管连结于多缸型的发动机主体。排气歧管的气体进入侧连接于气缸盖的排气道,气体排出侧连接于具备催化剂装置等的排气路径。带有涡轮增压器的发动机利用发动机的排气能。在此情况下,排气歧管的气体排出侧连接于涡轮增压器的涡轮机室。
排气歧管在发动机进行驱动时成为高温,因此会对周边构件造成热影响。例如,安装在气缸盖上方的气缸盖罩为了实现轻量化有时为树脂材料制,因而容易受到热影响。因此,为了隔热,排气歧管的周围被隔热件(歧管隔热件)覆盖。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隔热结构,其中,在位于气缸盖与排气歧管之间的连接部的衬垫的上端设置有延长部,由该延长部来覆盖排气歧管的上方。
然而,即使通过歧管隔热件来覆盖排气歧管,也无法将热气完全封闭在该隔热件内。歧管隔热件内的热气会从预料外的间隙漏出,有可能对周边构件造成热损害。专利文献1 中公开的隔热结构中也未提及应如何释放隔热件内的热气。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3-076352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带有涡轮增压器的发动机:能够释放隔热件内的热气而不会对周边构件造成热损害。
本发明所涉及带有涡轮增压器的发动机,其包括:多缸型的发动机主体;排气歧管,连结于所述发动机主体;涡轮增压器,包含被所述排气歧管供应排气的涡轮机室、划分所述涡轮机室和所述排气的供应路径的涡轮机壳、以及覆盖所述涡轮机壳的涡轮机隔热件;以及歧管隔热件,覆盖所述排气歧管的至少上侧面及涡轮增压器侧的侧面。
所述排气歧管具备凸缘部,该凸缘部具有对所述涡轮增压器供应排气的排气路径的连通开口,并且该凸缘部接合于所述涡轮机壳,所述歧管隔热件具备使所述凸缘部的接合面露出的切口部,并且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基于所述切口部的切口边缘与所述凸缘部的外周缘之间的间隔在指定位置设定得比其他位置更宽而形成。所述开口部向所述涡轮机壳和所述涡轮机隔热件之间的空间开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有涡轮增压器的发动机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发动机的俯视图。
图3是从图1所示的发动机拆除了废气净化装置与隔热件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4是将上述发动机的要部局部切去后而表示的立体图。
图5是图1的V-V线剖视图。
图6是图5的要部放大剖视图。
图7是附设有歧管隔热件(隔热件)的排气歧管的立体图。
图8是拆除了涡轮增压器侧的隔热件的状态下的排气歧管的立体图。
图9是拆除了发动机主体侧的隔热件的状态下的排气歧管的立体图。
图10是歧管隔热件的组装体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的歧管隔热件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未经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162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农用作业车辆的废气分散装置
- 下一篇:具有泵设备的车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