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倾角控制调节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961809.X | 申请日: | 2017-08-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407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 发明(设计)人: | 赵含雪;陈家磊;石磊君;陈啸;李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K5/12 | 分类号: | B60K5/12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 地址: | 21502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倾角 控制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控制调节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发动机倾角控制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客车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发动机倾角是十分重要的参数之一,倾角的大小直接影响了整个传动系布置的角度控制,进而影响了传动系统振动与噪声。在客车制造过程中,由于生产精度和累计误差,发动机软垫理论压缩和实际压缩量不同,常常导致发动机倾角实际值与设计值存在差异。如何调整差异,使传动系统实际状态与设计状态统一,合理控制传动系统倾角和振动噪声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使实际生产与理论设计一致,控制传动系角度,调节振动与噪声,延长发动机和传动轴使用寿命的发动机倾角控制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动机倾角控制调节装置,包括前悬托架、连接板、盖板、前悬软垫、缸体支架以及旋转件,所述前悬托架置于车架上,所述缸体支架与发动机头部一侧固定连接,同时所述前悬软垫和所述缸体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旋转件包括带有外螺纹的螺杆,设于所述螺杆头部的圆柱头,以及设于所述螺杆尾部的内六边形凹槽;所述前悬托架上设有与所述螺杆的外螺纹配合设置的内螺纹孔,且所述螺杆设于所述内螺纹孔上;
所述连接板中部设有与旋转件间隙配合设置的圆孔,在所述圆孔上部周侧设有与所述圆柱头配合设置的圆形沉台,所述螺杆穿过连接板上的圆孔并将圆柱头定位在圆形沉台内,同时所述盖板、所述前悬软垫依次位于连接板上部并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两六边形螺栓,在所述连接板、所述盖板、所述前悬软垫上均设有两供六边形螺栓穿过的连接孔,所述六边形螺栓下部依次穿过连接板、盖板、前悬软垫上的连接孔并通过螺母固定。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连接板上的连接孔下部周侧设有六边形沉台,所述六边形螺栓的头部定位在该六边形沉台内。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前悬托架与所述连接板的安装面倾斜设置。
在发动机头部两侧各设有一个本实用新型的倾角控制调节装置,当需要增大发动机倾角时,通过尾部的内六边形凹槽转动旋转件,旋转件旋转并上行,由于连接板与旋转件的螺杆间隙配合,并与盖板通过六边形螺栓固定连接,当旋转件的螺杆上行时,带动盖板与连接板直线上行,同时抬高了前悬软垫和缸体支架,发动机头部抬高,发动机倾角增大;当需要减小发动机倾角时,反方向转动旋转件的螺杆,连接板带动盖板下行,前悬软垫和缸体支架及发动机头部下行,发动机倾角减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可以弥补由于制造误差等造成的实际值与理论值的差异,从而控制传动系统角度、振动与噪声,延长零部件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的调节功能还可作为传动系布置的角度对整车振动与噪声影响的试验工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前悬托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件结构示意图;
其中:1前悬托架,1-1内螺纹孔,2连接板,2-1圆孔,2-2圆形沉台,3盖板,4前悬软垫,5缸体支架,6旋转件,6-1螺杆,6-2圆柱头,6-3内六边形凹槽,7六边形螺栓,8连接孔,9螺母,10六边形沉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照图1至5所示,一种发动机倾角控制调节装置,包括前悬托架1、连接板2、盖板3、前悬软垫4、缸体支架5以及旋转件6,前悬托架1置于车架上,缸体支架5与发动机头部一侧固定连接,同时前悬软垫4和缸体支架5固定连接;其中旋转件6包括带有外螺纹的螺杆6-1,设于螺杆6-1头部的圆柱头6-2,以及设于螺杆6-1尾部的内六边形凹槽6-3;前悬托架1上设有与螺杆6-1的外螺纹配合设置的内螺纹孔1-1,且螺杆6-1设于内螺纹孔1-1上;连接板2中部设有与旋转件6间隙配合设置的圆孔2-1,在圆孔2-1上部周侧设有与圆柱头6-2配合设置的圆形沉台2-2,螺杆6-1穿过连接板2上的圆孔2-1并将圆柱头6-2定位在圆形沉台2-2内,同时盖板3、前悬软垫4依次位于连接板2上部并与连接板2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未经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618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垃圾焚烧炉
- 下一篇:城市固体废弃物自维持阴燃处理平台系统及处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