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挂架静力试验加载组件及发动机挂架静力试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06295.0 | 申请日: | 2017-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977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利国;胡振杰;王成文;赵秀峰;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26 | 代理人: | 高原 |
地址: | 71008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挂架 静力 试验 加载 组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机发动机挂架静力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挂架静力试验加载组件及发动机挂架静力试验系统。
背景技术
发动机挂架静力试验中,需要将发动机承受的载荷施加到发动机挂架上,此时,需要制造发动机假件,用于施加载荷,但发动机挂架静力试验是部件级试验,如果按照常规的试验方法制造发动机假件,通常会导致试验规模较大,试验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挂架静力试验组件及发动机挂架静力试验系统,以解决或至少减轻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至少一处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发动机挂架静力试验加载组件,包含:
第一加载假件,所述第一加载假件包含第一连接板和两个耳片,两个耳片平行设置,且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垂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侧向加载部,用于实现侧向载荷的施加;所述耳片上设置有垂向加载部及航向加载部,用于实现垂向加载和航向加载;所述第一连接板与发动机挂架前接头连接;
第二加载假件,所述第二加载假件包含相互垂直的固定板和加载板,所述固定板用于与发动机挂架后接头连接,所述加载板用于实现垂向载荷与侧向载荷的加载。
优选的,两个所述耳片平行设置,且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一体成型;所述航向加载部设置在所述耳片的两端,其中一端设置为前航向加载孔,另一端设置为后航向加载孔,所述前航向加载孔与后航向加载孔的轴线在同一平面内。
优选的,所述垂向加载部在所述耳片上靠近所述前航向加载孔设置,所述垂向加载部设置为轴线为水平的第二通孔。
优选的,所述侧向加载部在第一连接板上对称设置为两个轴线竖直平行的第一通孔。
优选的,所述耳片的边缘设置为曲线结构,在耳片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前航向加载孔和后航向加载孔的两端相对于中部向外凸起。
优选的,所述发动机挂架静力试验加载组件进一步包含加载销,所述加载销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耳片上的垂向加载部中。
优选的,所述加载销与所述垂向加载部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载假件、第二加载假件与发动机挂架均采用可拆卸方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挂架静力试验系统,所述发动机挂架静力试验系统包含加载装置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挂架静力试验加载组件,所述加载装置与所述第一加载假件和第二加载假件连接,用于施加垂向载荷、侧向载荷、航向载荷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挂架静力试验加载组件结构简单,尺寸较小,加工周期短,可有效降低试验成本,缩短试验周期。通过第一加载假件和第二加载假件与发动机挂架连接,通过第一加载假件施加侧向载荷、航向载荷及垂向载荷;通过第二加载假件施加垂向载荷及侧向载荷;通过等效插值等方法可以将发动机上承受的载荷分配到第一加载假件和第二加载假件,分配计算方法可靠,加载方式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发动机挂架静力试验加载组件中的第一加载假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发动机挂架静力试验加载组件中的第二加载假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加载假件,11-第一连接板,12-耳片,13-前航向加载孔,14-后航向加载孔,15-第二通孔,16-第一通孔,2-第二加载假件,21-固定板,22-加载板,23-加载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062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伏组件用动态载荷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阀体的检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