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用动力电池可用功率估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48215.2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28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洪木南;丁灿;刘波;姚振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96 | 分类号: | G01R31/396;G01R31/367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04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电池 可用 功率 估算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用动力电池可用功率估算方法,包括步骤:获得数据;获得动力电池的实际荷电状态,并采集上述实际荷电状态下的动力电池的最大温度和最小温度;得到实际荷电状态与预设荷电状态相同且预设温度与最大温度相等时所对应的可用功率且定义为第一可用功率;得到实际荷电状态与预设荷电状态相同且预设温度与最小温度相等时所对应的可用功率且定义为第二可用功率;取所述第一可用功率和第二可用功率中绝对值较小的一个作为可用功率基本值,将所述可用功率基本值与动态修正因子f相乘得到动力电池可用功率。该车用动力电池可用功率估算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电压急剧下降触发电池保护从而显著降低输出功率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车用动力电池可用功率估算方法。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具有低排放、低油耗等突出的优点,是当今解决能源、环保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当前汽车工业的研究热点。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储能部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和汽车应用相配合,需要开发电池管理系统监控和记录电池的运行数据和状态,估算电池允许的充放电功率,为整车控制策略提供电池的相关信息。电池的可用功率代表了电池输出或接收功率的能力,其估算质量直接影响了汽车的能量管理和使用人员的驾乘感受,对保护电池的性能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电池的可用功率通常根据持续时间的长短分为短时功率和长时功率,短时功率用于起动发动机等短暂使用的场合,长时功率用于加速、能量回收等持续时间较长的场合。现有的充放电功率估算通常基于电池台架试验数据获得。以20秒放电功率为例,在特定的荷电状态(SOC)和温度下,持续放电20秒电池单体电压达到截止电压所对应的放电功率即为该电池状态下的20秒放电功率能力。这种方法实现较为简单,但在汽车应用上,电池的使用远比这种情况复杂。电池的放电功率大小、持续时间和驾驶员的操作相关,无法提前预知。在极端情况下,按这种方法估算的功率进行使用,会导致电压急剧下降触发电池保护从而显著降低输出功率,影响车辆的驾驶性。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避免电压急剧下降触发电池保护从而显著降低输出功率的情况,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动力电池可用功率估算方法,该车用动力电池可用功率估算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电压急剧下降触发电池保护从而显著降低输出功率的情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用动力电池可用功率估算方法,包括步骤:
获得数据,通过试验获得多种预设荷电状态的动力电池在多种预设温度下的可用功率;
获得动力电池的实际荷电状态,并采集上述实际荷电状态下的动力电池的最大温度和最小温度;
得到实际荷电状态与预设荷电状态相同且预设温度与最大温度相等时所对应的可用功率且定义为第一可用功率;
得到实际荷电状态与预设荷电状态相同且预设温度与最小温度相等时所对应的可用功率且定义为第二可用功率;
取所述第一可用功率和第二可用功率中绝对值较小的一个作为可用功率基本值;
将所述可用功率基本值与动态修正因子f相乘得到动力电池可用功率。
优选地,上述车用动力电池可用功率估算方法中,所述采集上述实际荷电状态下的动力电池的最大温度和最小温度,具体为:
采集实际荷电状态下的动力电池的多个点的温度,将采集到的最高温度作为最大温度,将采集到的最低温度作为最小温度。
优选地,上述车用动力电池可用功率估算方法中,所述获得数据步骤,具体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82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