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消音器的叉车发动机进气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328436.3 | 申请日: | 2017-1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97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 发明(设计)人: | 钱正旺;张冬林;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M35/10 | 分类号: | F02M35/10;F02M35/12;F02M35/16 |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34114 | 代理人: | 徐伟 |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消音器 叉车 发动机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叉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带有消音器的叉车发动机进气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排放要求的进一步提升,工程机械发动机噪音控制越发困难,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叉车司机耳边噪音的加大,较大的耳边噪音对叉车用户造成身心伤害,影响到了叉车的驾驶操纵舒适性,也违背了产品以人为本、以用户使用为导向的思想,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整个叉车行业的发展。
为了降低叉车发动机进气噪音,通常配备进气消音器,但现有的进气消音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受限于整车布置空间,现有的进气消音器结构体积有限、消音效果差;二是现有的进气消音器技术方案多采用插入管、腔内隔板等技术方案,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制造效率低下;同时受工艺条件限制现有消音器多为金属焊接件结构,外观质量粗糙且产品重,不利于整车轻量化设计。
发明内容
为了降低叉车发动机进气噪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消音器的叉车发动机进气系统。一种带有消音器的叉车发动机进气系统,包括空滤器2、车体进气管3、连接管4、空滤输出管5,所述空滤器2设有空滤进气管21和空滤出气管22,所述空滤输出管5的一端与发动机的进气管口9连接,空滤输出管5的另一端与空滤出气管22连接。
所述空滤进气管21与车体进气管3之间设有消音器1,所述消音器1为竖直管和水平管构成的L形弯管状腔体,竖直管上端设有消音进气管11,水平管上侧设有消音出气管12,竖直管上设有一个内凹曲面13。
所述消音出气管12与连接管4一端直接插装连接,所述消音进气管11与车体进气管3的一端直接插装连接,所述车体进气管3与车体进气口连接。
工作时,空气由车体进气口7通过车体进气管3进入消音器1,经过消音器1高端到低端的逐渐变小的通道的压缩后进入空滤器2,再通过空滤输出管5进入发动机进气管口9将空气输送到发动机燃烧室内,从而降低进气噪音。
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消音进气管11内孔的轴心线与消音器1竖直管上端的上平面的夹角为α。
所述夹角为α=90°~145°。
所述消音进气管11、消音出气管12的直径相同,且在管口处均设有环状凸起。
所述空滤器2的外壳体上设有空滤固定架23,所述空滤固定架23为几字状薄板折弯件,两端为圆弧板,圆弧板焊接于空滤器2圆筒状铁质外壳上。所述固定支架23上设有两个通孔,两个通孔上均焊接螺母231,且螺母231位于固定支架23内侧。
所述连接管4为橡胶管,连接管4的一端套装在消音出气管12管口的环状凸起上,连接管4的另一端套装在空滤进气管21的管口上,且在此端用喉箍6锁紧固定。
所述车体进气管3为橡胶管,车体进气管3的一端套装在消音进气管11管口的环状凸起上,车体进气管3的另一端套装在车体进气口7的下端出口上,且在此端用喉箍6锁紧固定。
所述空滤输出管5为橡胶管,安装时,空滤输出管5的两端均用喉箍6锁紧固定。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通过消音器型腔容积变化达到实现消音效果,相比不带进气消音器的叉车发动机进气系统,司机耳边噪音降低2dB以上,提升了驾驶员操纵舒适性。
(2)消音器采用吹塑一次成型,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同时可根据车体内部空间自由造型设计,空间利用率高。
(3)消音器产品外观圆润精美,同时产品重量轻,有利于叉车整车轻量化设计。
(4)消音器结构和相关胶管连接时不需额外增加喉箍紧固,同时整个进气系统在整车上安装更加快捷、方便,提升了整车生产、维修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消音器纵向剖视图。
图3为图2的A向视图。
图4为本发明空滤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空滤固定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使用状态局部示意图。
上图中序号:消音器1、消音进气管11、消音出气管12、内凹曲面13、空滤器2、空滤进气管21、空滤出气管22、空滤固定架23、螺母231、车体进气管3、连接管4、空滤输出管5、喉箍6、车体进气口7、车体空滤安装架8、发动机进气管口9。
具体实施方法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284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能源综合利用系统
- 下一篇:一种自动刹车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