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罩盖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27672.9 | 申请日: | 201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738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史春朋;程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飞利环球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66 | 分类号: | C08G18/66;C08G18/32;C08G18/38;C08G18/40;C08G18/48;C08G18/50;C08G18/63;C08J9/08;B29D99/00;C08G10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吴林松 |
地址: | 314500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罩盖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将皮层生成剂经反应注射成型后,得到具有波浪形结构的皮层;在该皮层的波浪形面上放置微穿孔板,在该微穿孔板上浇注泡沫层生成剂并合模;成型后开模,得到发动机罩盖。本发明的发动机罩盖包括泡沫层和覆盖该泡沫层的上述皮层;其中,泡沫层含有丰富的泡沫和微穿孔板,能够较好地吸收发动机产生的噪音;该皮层的波浪形面能够将来自于发动机的噪音反射回泡沫层,从而延长噪音在泡沫层中的停留时间,起到更好的吸音降噪效果,有利于使驾驶室获得较好的静音,同时,该皮层的非波浪形面具有良好的外观,能够满足使用者的视觉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罩盖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罩盖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发动机罩盖是一种覆盖在车辆的发动机上的汽车配件,其与发动机接触的面需要具有较好吸音性,从而防止发动机产生的噪音扩散到驾驶舱;其未与发动机接触的面需要具有良好的外观,以便满足使用者的外观感受。
当前的发动机罩盖的制造工艺分两种,一种是使用硬质PP或PA注塑硬壳,背面贴覆吸音材料,得到硬质发动机罩盖;另外一种为软质发动机罩盖,其由一次性浇注成型聚氨酯自结皮泡沫制成。虽然由聚氨酯自结皮泡沫制成的软质发动机罩盖在碰撞行人后有一定的碰撞缓冲作用,然而,在浇注的过程中,因轻量化需求软质发动机罩盖容易产生沙眼或暗泡等缺陷,使产品的成材率较差,影响使用者的外观感受;另外,发动机罩盖背面会相应的产生较薄的皮层,导致吸音效果不佳。喷涂表皮然后在其上面进行发泡成型,对整个操作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的要求均较高;尤其是对于产品表面复杂的产品,其厚度均匀性难以保证;而且造成较大的原料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罩盖的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发动机罩盖的制备方法
一种发动机罩盖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将皮层生成剂从已闭合的第一模具上模的浇注口内注射至第一模具的模腔内,固化,之后打开第一模具的上模和第一模具的下模,得到上部具有波浪形面的皮层;
(2)、将皮层的非波浪形面置于第二模具的内底面,使非波浪形面与该内底面接触,并在上部具有波浪形面的皮层的波浪形面放置微穿孔板,接着在上部具有波浪形面的皮层的波浪形面和微穿孔板上浇注泡沫层生成剂并闭合第二模具的上模和第二模具的下模以进行发泡成型反应;
(3)、待发泡成型反应结束后,打开第二模具的上模和第二模具的下模,得到发动机罩盖。
其中,步骤(1)中,皮层生成剂的注射的压力为9‐15MPa。
步骤(2)中,泡沫层生成剂的浇注的压力为9‐15MPa。
微穿孔板的孔径为0.1‐2mm,微穿孔板的穿孔率为2‐30%,微穿孔板的材质为金属或塑料,微穿孔板的厚度为0.1‐1mm。
上述皮层的波浪形面与微穿孔板之间设有支架。
[皮层生成剂]
上述的皮层生成剂的生产原料包括具有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第一聚醚多元醇组分)
上述的第一聚醚多元醇组分包括:60‐80wt%的多元醇A和20‐40wt%的多元醇B。
其中,多元醇A为聚氧化乙烯氧化丙烯多元醇,其氧化乙烯的含量为10‐20wt%,官能度为3,羟值为33‐37mgKOH/g。
多元醇B为苯乙烯‐丙烯腈接枝的聚氧化乙烯氧化丙烯多元醇,苯乙烯‐丙烯腈的含量为40‐45wt%,官能度为3,羟值为19‐23mgKOH/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飞利环球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飞利环球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276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