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及制动热利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36156.5 | 申请日: | 2017-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5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发明(设计)人: | 薛应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薛应东 |
主分类号: | B61D27/00 | 分类号: | B61D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浙江省嘉兴市镜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 制动 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发动及制动热利用装置,涉及热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列车运行在寒冷的北部地区,以及冬季均需要为列车客车的车厢内送暖,然而现有技术的暖器热量是来自机车系统的电加热或是车厢内燃锅炉加热,热能消耗量很大,在寒冷季节能耗加大,而机车发动机的大量的热能得不到利用。
发明内容
一、发动及制动热利用装置
我国铁路遍布全国,已形成了集高铁、动车及普通列车并存的密布铁路网络,甚至高原地区也早已有了铁路。高原地区普遍较内地平原寒冷,行驶在高原客车车辆车厢内几乎不分季节长年需要供暖的时间,而铁路沿途高高低低,列车不断地要加速和制动,制动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而现有技术制动热量完全得不到利用。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可利用机车发动机的余热加热列车车厢的装置;本申请的目的之二是设计一种可利用下陡坡制动的制动余热利用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如下技术方案:
1、发动及制动热利用装置,包括:排气总管1、增压涡轮2、进气总管3、柴油机4、车体5、机车贯通管6、排水循环管7、暖水箱8、跨接软管9、暖器散热器10、车辆贯通管11、排气总管热交换器12、车辆内管13、循环水泵14、制动电阻循环管15、制动电阻散热单元16;
其特征在于:
进气总管3连接增压涡轮2,增压涡轮2连接柴油机4,排气总管1一端连接柴油机4排气口,另一端连接排气总管热交换器12,排气总管热交换器12连接排水循环管7,排水循环管7连接暖水箱8;
暖水箱8连接机车贯通管6,机车贯通管6通过跨接软管9连接车辆内管13;
车辆内管13为进出的两根,分别连接暖器散热器10的进口和出口;
暖器散热器10在列车车辆的车厢内的偏底部,车辆内管13连接暖器散热器10;
制动电阻散热单元16位于机车的顶部;
制动电阻散热单元16连接制动电阻循环管15,制动电阻循环管15连接暖水箱8。
2、发动及制动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气总管1为带支路的排气总管。
3、发动及制动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跨接软管9为带有保温的蛇形软管。
4、发动及制动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总管热交换器12为列管式气液热交换器。
5、发动及制动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总管热交换器12为螺旋板式换热器。
6、发动及制动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动电阻循环管15上装有循环水泵14。
7、发动及制动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循环管7上装有循环水泵14。
8、发动及制动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暖水箱8外装有保湿层。
二、发动及制动热利用装置的应用
1、发动及制动热利用装置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发动及制动热利用装置包括:排气总管1、增压涡轮2、进气总管3、柴油机4、车体5、机车贯通管6、排水循环管7、暖水箱8、跨接软管9、暖器散热器10、车辆贯通管11、排气总管热交换器12、车辆内管13、循环水泵14、制动电阻循环管15、制动电阻散热单元16;
进气总管3连接增压涡轮2,增压涡轮2连接柴油机4,排气总管1一端连接柴油机4排气口,另一端连接排气总管热交换器12,排气总管热交换器12连接循环管7,循环管7连接暖水箱8;
暖水箱8连接机车贯通管6,机车贯通管6通过跨接软管9连接车辆内管13;
车辆内管13为两根,分别连接暖器散热器10的进口和出口;
制动电阻散热单元16位于机车的顶部;
制动电阻散热单元16连接制动电阻循环管15,制动电阻循环管15连接暖水箱8;当列车机车的发动机工作时,发动机排出炽热的尾气,通过排气总管1进入到排气总管热交换器12,在排气总管热交换器12内将循环水加热,被加热的循环水通过循环管7到暖水箱8;
暖水箱8在的热水通过机车贯通管6,在车厢与车厢间通过跨接软管9连接到车辆内管13,车辆内管13再与暖器散热器10连接,车辆内管13中的热水加热车厢内暖器散热器10给车厢内供暖;
然后暖器散热器中的冷水再通过车辆内管13,经跨接软管9与各车厢连接回到循环管7使冷水回流到排气总管热交换器12中再次被加热;水被循环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薛应东,未经薛应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361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