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功率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368506.1 | 申请日: | 2017-05-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331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 发明(设计)人: | 朱辉;肖秀光;吴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9/423 | 分类号: | H01L29/423;H01L21/28 |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姚章国 |
| 地址: | 51811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 功率 器件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半导体功率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漂移区;
P-阱区,所述P-阱区设置在所述漂移区的一侧;
P+区,所述P+区设置在所述P-阱区远离所述漂移区的一侧;
N+有源区,所述N+有源区设置在所述P+区远离所述漂移区的一侧;
栅氧层,所述栅氧层设置在所述P-阱区远离所述漂移区的一侧;
栅极,所述栅极设置在所述栅氧层远离所述漂移区的一侧;
隔离氧化层,所述隔离氧化层设置在所述栅极远离所述漂移区的一侧;
侧墙层,所述侧墙层设置在所述N+有源区远离所述漂移区的一侧,且与所述栅氧层、所述栅极和所述隔离氧化层的侧壁直接接触;以及
正面接触电极,所述正面接触电极设置在所述P+区、所述侧墙层和所述隔离氧化层的远离所述漂移区的一侧;
其中,基于所述栅极和所述隔离氧化层形成的开口,通过注入N+离子形成所述N+有源区;基于所述栅极和所述隔离氧化层形成的开口,通过注入硼离子形成所述P+区;
在所述栅氧层、所述隔离氧化层远离所述漂移区的一侧,通过对介质隔离层进行刻蚀得到所述侧墙层;所述侧墙层的厚度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功率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层由氧化硅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功率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氧化层由氧化硅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功率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氧化层的厚度为
5.一种制作半导体功率器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漂移区,其中,所述漂移区的一侧形成有栅氧层;
在所述栅氧层远离所述漂移区的一侧形成栅极和隔离氧化层;
在所述漂移区的一侧形成P-阱区、P+区和N+有源区;其中,所述N+有源区是在所述栅极和所述隔离氧化层的开口处,注入N+离子再高温推结处理并激活形成;所述P+区是在形成了N+有源区后,注入硼离子形成;
在形成所述P-阱区、所述P+区和所述N+有源区之后,于所述栅氧层和所述隔离氧化层的远离所述漂移区的一侧形成介质隔离层,通过对所述介质隔离层进行刻蚀得到侧墙层,形成所述侧墙层后刻穿所述栅氧层;
以所述侧墙层为掩膜刻穿所述N+有源区,形成金属接触孔;
在所述P+区、所述侧墙层和所述隔离氧化层的远离所述漂移区的一侧,形成正面接触电极;
所述侧墙层的厚度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栅极和隔离氧化层的过程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栅氧层远离所述漂移区的一侧依次形成栅层和氧化层,在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具有相同图案的所述栅极和所述隔离氧化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刻蚀出侧墙层的方法为干法刻蚀。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刻穿所述N+有源区的方法为干法刻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850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器件
- 下一篇:包括掩埋栅结构的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