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气缸内燃发动机的进气通路构造有效
| 申请号: | 201580080627.5 | 申请日: | 2015-06-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148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 发明(设计)人: | 祢津广直;谷口拓也;林幸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F02F1/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缸 内燃 发动机 通路 构造 | ||
通过将套筒构造体固定于气缸盖,减轻套筒主体向气缸盖的固定作业的工夫,其中,该套筒构造体具备:多个套筒主体,其与多气缸内燃发动机的气缸盖的各进气口分别嵌合;通用的基座,其设于多个套筒主体的一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气缸内燃发动机的进气通路构造。
背景技术
为了抑制内燃发动机的吸入空气的温度上升,公知有气缸盖的进气口与进气歧管的各支管分别借助绝热性的树脂套筒连接。
关于上述方式的进气歧管的支管与进气口的连接,日本特许厅2007年所公开的JP2007-056794A提出了如下方案:通过在绝热套筒与进气口的壁面之间隔开空间,进气口的壁面的温度难以向进气传递。
日本特许厅2009年所发行的JP2009-052491A还提出了如下方案:通过在绝热套筒的壁面形成贯通孔,将积存到外侧的空间的燃料向绝热套筒的内侧排出。
发明内容
准备与气缸数量相同的数量的套筒,将套筒依次固定于气缸盖的进气口来进行将套筒固定于气缸盖的作业,但由于单独地将套筒安装固定于每个进气口,因此,作业花费工夫。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减轻将套筒固定于气缸盖的固定作业的工夫。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通过将套筒构造体固定于气缸盖来达成以上的目的,其中,套筒构造体具备:多个套筒主体,其与各进气口分别嵌合;通用的基座,其设于多个套筒主体的一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燃发动机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套筒构造体的概略立体图。
图3是固定有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套筒构造体的气缸盖的俯视图。
图4是沿着图3的IV-IV线剖切的气缸盖的横剖视图。
图5是借助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套筒构造体连接有进气歧管的多气缸内燃发动机的俯视图。
图6是沿着图5的VI-VI线剖切的气缸盖、套筒构造体、以及进气歧管的主要部分横剖视图。
图7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环状突起的形成状况的套筒构造体主要部分的概略纵剖视图。
图7B与图7A类似,但表示环状突起被压扁后的状态。
图8是与套筒主体向凸缘的固定有关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套筒构造体的主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套筒构造体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的图1-6、图7A和7B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参照图1,在多气缸内燃发动机的气缸盖1固定有进气歧管2。进气歧管2设有与发动机的气缸数相等的数量的支管。各支管与气缸盖1的各进气口分别连通。
在该实施方式中,内燃发动机是4气缸,进气歧管2相对应地具备4根支管。进气歧管2借助套筒构造体3固定于气缸盖1。气缸盖1是金属制的,进气歧管2是导热系数较低的树脂制的。
参照图2,套筒构造体3具备:4根套筒主体3A,其与进气口的内周嵌合;通用的基座3B,其设于套筒主体3A的一端。套筒主体3A和基座3B是使用导热系数较低的树脂利用例如注塑成形而预先一体地形成的。图2以使套筒构造体3的形状简化的方式表示。
基座3B形成为适合于与气缸盖1接合的凸缘状,具有用于与气缸盖1固定的5个螺栓孔11。另外,在基座3B的两端形成有用于相对于气缸盖1定位的突起7。突起7从基座3B向与套筒主体3A相同的方向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806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化气运输船用燃料气体供给系统
- 下一篇:燃料供给装置及燃料供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