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发动机进气装置、发动机系统和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72654.6 | 申请日: | 2015-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473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 | 分类号: | F02M35/10;F02M3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黄泽雄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发动机 装置 发动机 系统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音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装置、发动机系统和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进气装置为发动机运行提高清洁的空气,是发动机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为保证发动机具有充足的空气供给,传统的发动机进气装置的进气口口径一般较大,在进气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因此有必要在进气口设置降噪消音部件,以消除进气口因进气产生的过高噪音。
图1是现有技术中汽车发动机进气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汽车发动机进气装置1'包括进气管11'、空气过滤器12'和出气管13',所述进气管11'的第一端与外部空气连通,所述进气管11'的第二端与所述空气过滤器12'的第一端相连通;所述出气管13'的第一端与所述空气过滤器的第二端相连通,所述出气管13'的第二端延伸至发动机所在区域,进气装置的消音部件安装在进气管11'上,包括四分之一波长管14'和传统谐振器15',发动机进气系统运行时,外部空气通过所述进气管11'进入消音部件,经消音部件消音后,进入空气过滤器12',经空气过滤器13'过滤后的清洁空气通过出气管13'进入发动机所在的区域。
如图1所示的现有汽车发动机进气装置1',传统谐振器15'消音带宽较窄,通常仅对单一频次或者固定范围频次的噪音进行降噪,若要达到较好的降噪效果,需要布置多个不同频次范围的传统谐振器15',造成消音部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而且受到汽车内部有限空间的限制,可布置的传统谐振器15'数量有限,无法达到较好的降噪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装置、发动机系统和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高发动机进气装置中消音元件的降噪效果、减少占有空间、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装置,包括进气管、空气过滤器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的第一端与外部空气连通,所述进气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空气过滤器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空气过滤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出气管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出气管的第二端延伸至发动机所在区域,其中,还包括多腔消音器;
所述多腔消音器包括本体和进气支管,所述进气支管的第一端与进气管连通,所述进气支管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本体的底部,所述本体包括多个中空腔室,所述中空腔室内设有谐振器、或/和四分之一波长管或/和不设消音部件。
如上所述的汽车发动机进气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进气支管与所述进气管焊接连通。
如上所述的汽车发动机进气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进气支管和所述本体一体成型。
如上所述的汽车发动机进气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进气支管与每个所述中空腔室的接触面上,各延伸出一条通向所述中空腔室的支管道。
如上所述的汽车发动机进气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支管道的末端与所述谐振器或四分之一波长管连通,或直接与所述中空腔室内的空气连通。
如上所述的汽车发动机进气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中空腔室的数量为四个。
如上所述的汽车发动机进气装置,其中,优选的是:在两个所述中空腔室内各设有一个所述谐振器。
如上所述的汽车发动机进气装置,其中,优选的是:在另两个所述中空腔室内各设有一个所述四分之一波长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系统,所述发动机系统包括安装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发动机进气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安装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发动机进气装置、发动机系统和汽车,在进气装置上安装有集成化的多腔消音器,通过调整多腔消音器的结构,多腔消音器内部的中空腔室中设置的谐振器、四分之一波长管的数量和结构或在中空腔室不设置消音部件,以满足消除不同车型中不同频次噪音的需求,且结构紧凑,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汽车发动机进气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发动机进气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发动机进气装置中多腔消音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726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滤清器
- 下一篇:步进控制节气门和阻风门的化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