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线框架和使用该导线框架的功率集成电路封装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464941.5 | 申请日: | 2015-07-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239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 发明(设计)人: | 吴津丞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月光封装测试(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3/495 | 分类号: | H01L23/495;H01L25/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87 | 代理人: | 林斯凯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导线 框架 使用 功率 集成电路 封装 | ||
1.一种用于功率集成电路封装的导线框架,其包括:
外框;以及
多个导线框架单元,其中,所述多个导线框架单元中的每一者具有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及相对的第三侧与第四侧;所述每一导线框架单元包含:
第一芯片承载座;
第二芯片承载座;
多个输入引脚,连接于所述第一芯片承载座与所述第一侧之间;
多个输出引脚,连接于所述第二芯片承载座与所述第二侧之间;
以及
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位于所述导线框架单元的所述第三侧与所述第四侧;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包含间隔开一安全距离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件包含隔开一安全距离的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导线框架单元的所述第三侧的边缘,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悬置;所述第三支撑杆和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导线框架单元的所述第四侧的边缘,所述第三支撑杆和所述第四支撑杆的另一端悬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功率集成电路封装的导线框架,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间隔的所述安全距离不小于650μm,且所述第三支撑杆和所述第四支撑杆间隔的所述安全距离不小于65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功率集成电路封装的导线框架,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和所述第四支撑杆的形状为钩状。
4.一种功率集成电路封装件,其具有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及相对的第三侧与第四侧;所述功率集成电路封装件包括:
控制芯片,其经配置以设置于第一芯片承载座上;所述控制芯片用于接收输入信号;
功率芯片,其经配置以设置于第二芯片承载座上;所述功率芯片用于发送输出信号;
多个输入引脚,延伸于所述第一芯片承载座与所述第一侧之间;
多个输出引脚,延伸于所述第二芯片承载座与所述第二侧之间;
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位于所述功率集成电路封装件的所述第三侧与所述第四侧;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包含间隔开一安全距离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件包含隔开一安全距离的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功率集成电路封装件的所述第三侧的边缘,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悬置;所述第三支撑杆和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功率集成电路封装件的所述第四侧的边缘,所述第三支撑杆和所述第四支撑杆的另一端悬置;以及
封装壳体,其覆盖所述控制芯片、所述功率芯片、所述第一支撑件以及所述第二支撑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功率集成电路封装件,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间隔的所述安全距离不小于650μm,且所述第三支撑杆和所述第四支撑杆间隔的所述安全距离不小于650μ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功率集成电路封装件,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和所述第四支撑杆的形状为钩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功率集成电路封装件,其所应用的电压小于10千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月光封装测试(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日月光封装测试(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6494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柔性灯条及其加工方法
- 下一篇:流体传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