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油底壳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52289.3 | 申请日: | 2014-09-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22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 发明(设计)人: | 王锦艳;李龙超;杜鹏;滕建耐;张良超;侯亦波;阮仁宇;朱东升;杨冰;张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M11/00 | 分类号: | F01M11/00;F01M1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姜溯洲 |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 机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油底壳。
背景技术
发动机油底壳是封闭曲轴箱作为储油槽的外壳,防止杂质进入,并收集和储存由发动机各摩擦表面流回的润滑油,散去部分热量,防止润滑油氧化。发动机油底壳多由薄钢板冲压而成,内部装有稳油挡板,以避免发动机颠簸时造成的油面震荡激溅,有利于润滑油杂质的沉淀,侧面装有油尺,用来检查油量。此外,发动机油底壳底部最低处还装有放油螺塞。
目前,如图1所示的传统发动机油底壳的壳体端面101上设计有2~3mm宽的涂胶槽102,主要是通过涂胶槽102放置密封胶来固定连接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油底壳的设计使得壳体更加笨重,因为壳体端面101的安装面过宽而造成安装和拆卸不便,同时由于需要在加工过程中专门对涂胶槽102进行处理,增加了加工的工序,影响加工的效率。另外,传统的发动机油底壳上没有设置专门的拆卸撬点,当发动机在售后维修时需要拆卸发动机油底壳时,往往使用暴力破坏手段才能拆下,不仅容易给发动机油底壳造成损伤,而且会给维修造成很大的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通过取消涂胶槽并重新设计壳体端面来减轻油底壳的重量、减少加工的工序、提高加工效率。并且通过增加拆卸撬点来方便油底壳的拆卸,避免维修时对发动机油底壳造成损伤,提高维修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设置在发动机的缸体下端,包括壳体端面、壳体凹槽和壳体底面;所述壳体端面周边设置有翻边结构,所述翻边结构的内侧边缘与所述壳体凹槽相交处设置有倒角;所述翻边结构的外侧边缘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和拆卸撬点;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机油尺相配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翻边结构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螺栓孔,所述油底壳通过穿过所述螺栓孔的螺栓与发动机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倒角的斜面宽度为1.5~2.5mm,角度为30°。
优选地,所述拆卸撬点为两个,相对设置在所述翻边结构的两个端角。
优选地,所述壳体凹槽外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空气压缩机支架通过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的螺栓与所述油底壳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壳体凹槽内端面上设置有沿所述壳体端面的长边方向均匀布置的第一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壳体凹槽的底端侧面设置有放油螺塞,所述放油螺塞的下部底端面上设置有导流槽,所述放油螺塞和所述导流槽相配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壳体凹槽的底端面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加强筋相连接,且挡油板通过穿过所述第三安装孔的螺栓与所述油底壳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壳体底面上设置有沿所述壳体端面的短边方向均匀布置的第二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油底壳,取消了壳体端面的涂胶槽,减少了翻边结构的宽度,不仅减轻了油底壳的重量,而且减少了加工时对涂胶槽进行加工的工序,提高了加工效率。同时通过在壳体端面上翻边结构的内侧边缘与壳体凹槽相交处设置倒角,使得装配胶自然堆积在倒角的表面上,密封效果好。并且通过增加拆卸撬点来方便油底壳的拆卸,避免维修时对油底壳造成损伤,提高维修效率。
进一步地,翻边结构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螺栓孔,油底壳通过穿过螺栓孔的螺栓与发动机固定连接,有利于通过螺栓固定将油底壳安装到发动机上,螺栓连接可以简化安装难度,同时便于拆卸和维修。
进一步地,倒角的斜面宽度为1.5~2.5mm,角度为30°,有利于通过设置倒角的宽度和角度,使得装配胶可以顺着倒角自然堆积在翻边结构的内侧边缘和发动机的安装面上,由于倒角沿着翻边结构的内侧边缘环形布置,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油底壳和发动机之间的安装密封性,同时与涂胶槽的布置方式相比用胶量较少,便于拆卸和维修。
进一步地,拆卸撬点为两个,相对设置在翻边结构的两个端角,有利于通过专门设置的拆卸撬点,在油底壳的壳体端面两个对角点进行撬动拆卸,可以方便的将油底壳从发动机上拆卸下来,提高维修效率。同时通过拆卸撬点可以保护油底壳及发动机的表面,减少拆卸时对油底壳及发动机造成损坏。
进一步地,壳体凹槽外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空气压缩机支架通过穿过第二安装孔的螺栓与油底壳固定连接,有利于通过螺栓固定将空气压缩机支架安装到油底壳上,螺栓连接可以增强空气压缩机支架的强度、简化安装难度,同时便于拆卸和维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522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