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燃料发动机配气相位调节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283470.9 | 申请日: | 2014-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395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 发明(设计)人: | 崔亚彬;张春辉;高定伟;赖海鹏;赵伟博;陈雄伟;刘秀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L13/08 | 分类号: | F01L13/08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雷秋芬 |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料 发动机 相位 调节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燃料发动机,尤其是一种双燃料发动机配气相位调节机构,属于内燃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日益严峻,内燃机作为石油能源的主要“消费者”备受关注,由于目前内燃机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动力机械之一,尤其是搭载于汽车上的燃油发动机,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被其他形式的驱动装置完全替代的,因此,降低发动机的油耗,改善其经济性能和排放性能,是近些年各大汽车厂商努力追求的目标。
传统发动机主要包括汽油机和柴油机,虽然汽油机具有较好的排放性能,但其点燃方式决定了其燃油经济性较差,而柴油机以压缩燃烧的方式保证了燃油经济性,但相应的NOX及其它污染物排放指标较高。在此背景下一种双燃料发动机应运而生,所述双燃料发动机一般在进气道内喷射汽油及甲醇、天然气等可燃气体,在缸体燃烧室内喷射柴油燃料,此种燃烧方式综合了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优点,降低了发动机的油耗及排放指标。
为了更大程度地发挥双燃料发动机燃烧模式的优势,人们设想在发动机上增加配气相位调整机构,但如果采用传统的VVT(可变气门正时技术)机构,只能达到调节气门开启时刻的目的,无法改变气门的升程及持续期,并且VVT机构在调节过程中,还需考虑最大升程处气门与活塞碰撞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双燃料发动机配气相位调节的问题,提供一种通过调整气门开启持续期,来改变发动机有效压缩比、增强燃烧稳定性,同时增加高温废气回流量,改善启动稳定性的双燃料发动机配气相位调节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双燃料发动机配气相位调节机构,它包括对称布置在发动机配气机构左右侧的两部分,其中每一部分均由配气相位调节凸轮轴、卡滞销和卡滞销支撑摇臂组成,所述配气相位调节凸轮轴安装在发动机缸盖上,它与发动机配气凸轮轴平行布置,在配气相位调节凸轮轴本体上设置一组数量及装配姿态分别与发动机缸数及点火顺序相匹配的偏心凸轮,所述偏心凸轮与卡滞销配装,所述卡滞销通过卡滞销支撑摇臂安装在发动机缸盖上,在卡滞销外面套装复位弹簧。
上述双燃料发动机配气相位调节机构,所述卡滞销前端设有与偏心凸轮配装的环套,在卡滞销中部设置弹簧卡肩及与卡滞销支撑摇臂匹配的铰接座,在卡滞销的尾部设置与发动机配气机构挺柱外圆锥面匹配的楔形卡滞面。
上述双燃料发动机配气相位调节机构,所述卡滞销支撑摇臂一端安装在发动机缸盖上,另一端通过铰接轴与卡滞销中部的铰接座装配。
上述双燃料发动机配气相位调节机构,所述配气相位调节凸轮轴上还设有驱动链轮,所述驱动链轮由布置在发动机缸体上的电机驱动,所述电机由发动机ECU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卡滞销可在发动机配气机构气门即将关闭时,通过其尾部的楔形卡滞面与发动机配气机构挺柱外圆锥面配合将气门挺柱卡滞,从而推迟气门关闭时刻,延长气门开启持续期,其中进气门开启持续期的延长,改变了发动机的有效压缩比、增强了燃烧的稳定性,而排气门开启持续期的延长,增加高温废气回流量,改善了发动机启动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的配气相位调节凸轮轴采用电机与驱动链轮配合的传动方式,由发动机ECU控制电机的运转,并通过设定配气相位调节凸轮轴与发动机配气凸轮轴的传动比,来协调卡滞销与气门关闭动作的一致性,保证在设定时刻将气门挺柱卡滞;由于本实用新型只是在气门即将关闭的时刻增加了一段小升程的开启时间,即改变了气门开启的持续期,气门最大升程没有变化,因此无需考虑最大升程处气门与活塞碰撞的问题。总之,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气门开启持续期,达到了与发动机工况相匹配、更大程度地发挥双燃料发动机燃烧模式优势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是配气相位调节凸轮轴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放大后);
图5是卡滞销结构示意图;
图6是卡滞销支撑摇臂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非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非工作状态下气门升程与配气凸轮轴转角关系曲线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下气门升程与配气凸轮轴转角关系曲线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834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