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的排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64158.0 | 申请日: | 2014-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70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田尻秀聪;政谷忠寿;下里法也;中村正志;牧理;山口拓未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F01N1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李艳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排气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的排气装置,该发动机的排气装置在排气管的下游侧设有用于净化废气的催化剂。
背景技术
作为发动机的排气装置,已知用于净化废气的催化剂配置于排气管的下游侧的结构。在该排气装置中,催化剂保持在金属制的催化剂保持筒的内部,该催化剂保持筒的上游侧端缘与排气管的下游侧端缘结合,并且催化剂保持筒的下游侧与排气消音器连通。关于这种排气装置,催化剂在排气管的下游侧暴露在废气的高温中,因此容易因催化剂的热膨胀而对周围的部件产生应力。因此提出了能够抑制催化剂的热膨胀所引起的应力产生的排气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排气装置中,在长度方向的前后将内部保持催化剂的金属制的催化剂保持筒分割,在该分割部分允许催化剂的热膨胀。
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排气装置中,在排气管的下游侧端缘连接有催化剂保持筒和覆盖该催化剂保持筒外侧的大致筒状的催化剂壳体,催化剂壳体的下游侧端缘与排气消音器的外轮廓部连接,并且排气消音器的排气导入管滑动自如地嵌合于催化剂保持筒的下游侧端缘。在该排气装置的情况下,利用催化剂保持筒的下游侧端缘在排气导入管上滑动来允许催化剂和催化剂保持筒的热膨胀,催化剂保持筒由催化剂壳体保护。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24248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09815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排气装置中,催化剂保持筒为在前后被分割的结构,因此产生了水滴从该分割部分浸入排气管内的可能性,不得不实施防锈对策。
另外,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排气装置中,催化剂保持筒的外侧被催化剂壳体覆盖,因此防止了水滴向排气管内的浸入,但不得不将催化剂保持筒焊接于排气管的下游侧端缘,并另行将催化剂壳体的上游侧端缘焊接于排气管的下游侧端缘。因此,增加了制造时的焊接工序而降低了制造效率,同时担心导致工序数的增加所引起的部件成本上涨。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的排气装置,其实现了允许催化剂部分的热膨胀和防止水滴浸入,并且能够使制造容易化。
在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发动机的排气装置中,为了解决上述课题采用了以下结构。
第1方面涉及的实用新型为一种发动机的排气装置,其具备:排气管,其连接于发动机;催化剂,其用于净化从该排气管流出的废气;催化剂保持筒,其将该催化剂保持于内部,并且在允许下游侧端缘的轴向位移的状态下,上游侧端缘结合于所述排气管的下游侧端缘,以及大致筒状的催化剂壳体,其在覆盖所述催化剂保持筒的外侧的状态下,上游侧端缘结合于所述排气管的下游侧端缘,所述发动机的排气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的下游侧端缘嵌入所述催化剂保持筒的上游侧端缘的内周,并且所述催化剂壳体的上游侧端缘嵌合于所述催化剂保持筒的上游侧端缘的外周,所述催化剂壳体的上游侧端面在所述催化剂保持筒上配置成相对于该催化剂保持筒的上游侧端面向下游侧偏移,所述催化剂壳体的上游侧端面、所述催化剂保持筒的上游侧端面和所述排气管的下游侧端缘的外周面通过单次焊接而被固定。
由此,在一个工序中进行排气管、催化剂保持筒和催化剂壳体这三个部件的焊接。其结果为削减了焊接部位和焊接工时。
第2方面涉及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第1方面涉及的发动机的排气装置中,所述排气管的下游侧端缘扩径成使其外径与所述催化剂保持筒的上游侧端缘的内径一致,所述催化剂壳体的上游侧端缘缩径成使其内径与所述催化剂保持筒的上游侧端缘的外径一致。
由此,调整排气管的下游侧端缘的外径和催化剂壳体的上游侧端缘的内径,以与催化剂保持筒的内径和外径对应。其结果为,能够使催化剂壳体适当地嵌合于催化剂保持筒的上游侧端缘,而不会对催化剂侧的截面积造成影响。
第3方面涉及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第1或2方面涉及的发动机的排气装置中,所述催化剂壳体的下游侧端缘直接结合于在所述催化剂保持筒的下游侧配置的排气消音器的上游侧端缘。
由此,催化剂壳体和排气消音器构成为一个部件,能够使从催化剂壳体至排气消音器的部位小型化。
第4方面涉及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第3方面涉及的发动机的排气装置中,在所述催化剂保持筒的下游侧端缘结合有引导筒,该引导筒引导所述排气消音器的向所述催化剂壳体的内部突出的排气导入管自如地滑动。
在该情况下,引导筒未保持于催化剂壳体,因此当催化剂热膨胀时,不会在引导筒产生变形和负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641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