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悬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96597.0 | 申请日: | 2014-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05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赵辉;谢立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5/12 | 分类号: | B60K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悬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悬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悬置是安装在汽车发动机与副车架托架的连接处,能够固定发动机的位置,并起到一定的支撑减震作用,是保证汽车发动机安装及整车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的主要部件。
相关技术中的发动机后悬置为了保证发动机的NVH性能及发动机的限位,通常将悬置结构中的橡胶体做成壁厚较大的圆筒形,从端面上看形成外圆套内圆结构,内圆和外圆同心。工作时内部应力分布不均,局部应力较大,在发动机重量和复杂强烈的振动激励下橡胶垫容易疲劳破坏失效,在橡胶垫和金属结构硫化结合面发生撕裂,同时吸振效果不明显,引起车厢内空气振动,形成噪音,使整车NVH特性恶化。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发动机悬置,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能够预留出发动机的移动空间,减缓振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发动机悬置,所述发动机悬置设在汽车的车架上,所述发动机悬置与发动机悬置支架相连,所述发动机悬置包括:外管,所述外管内限定出容纳空间,所述外管适于固定在所述发动机悬置支架上;减震橡胶件,所述减震橡胶件设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减震橡胶件的外表面与所述容纳空间的内表面紧密接触,所述减震橡胶件内限定出第一通孔至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至所述第三通孔在竖直方向上贯穿所述减震橡胶件,所述第一通孔至所述第三通孔间隔开设置,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减震橡胶件的前部,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减震橡胶件的中部,所述第三通孔位于所述减震橡胶件的后部,所述第一通孔的后表面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前表面之间限定出第一缓冲块,所述第二通孔的后表面和所述第三通孔之间限定出第二缓冲块;内管,所述内管设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内管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表面紧密接触,所述内管适于固定在所述车架上。
进一步的,在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一缓冲块的宽度最大值小于所述第二缓冲块的宽度最小值。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缓冲块的后表面形成为向后凹入的弧形面。
进一步的,所述内管上设有减重工艺孔,所述减重工艺孔在竖直方向上贯穿所述内管。
进一步的,所述内管的外周壁包括弧形段,所述弧形段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左侧和/或右侧,所述弧形段的各个点的法线不垂直于前后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内管形成为左右对称结构件。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橡胶件的外周壁在从前到后的方向上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横截面积在从前到后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所述第二部分的横截面积在从前到后的方向上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所述减震橡胶件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分别形成为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的远离所述第二通孔的侧壁的壁厚等于所述第三通孔的远离所述第二通孔的侧壁的壁厚。
进一步的,在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一通孔的左右两端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中部的宽度;在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三通孔的左右两端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通孔的中部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外管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内限定出所述容纳空间,所述本体部的左右侧壁分别形成为在从前到后的方向上朝向彼此延伸的斜面,所述本体部的前端面与所述本体部的后端面形成为平面且彼此平行设置;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别从所述本体部的前端面向前延伸,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上分别设有固定孔,所述本体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为一体成型件。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发动机悬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所述的发动机悬置,通过设有第一缓冲块和第二缓冲块,第一缓冲块与第一通孔的前表面之间留有间隙,第二缓冲块与第三通孔的后表面之间留有间隙,从而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能够预留出发动机的移动空间,减缓振动。同时在发动机处于低频、大振幅的恶劣工况时,由于第一缓冲块可以与第一通孔的前表面接触或者第二缓冲块可以与第三通孔的后表面接触,提高了发动机悬置的刚度,满足发动机的限位要求,且在发动机处于高频、小振幅的工况下时,第一缓冲块会与第一通孔的前表面之间留有间隙,第二缓冲块会与第三通孔的后表面之间留有间隙,从而使得发动机悬置的刚度低,满足发动机高频振动的要求。又由于设有第三通孔,在起到减振作用的同时,当发动机回复原位时又起到一定的阻尼作用。同时通过设有第一通孔至第三通孔,可以节省原料成本,降低发动机悬置的生产和装配成本。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965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全轮驱动车辆动力传动系
- 下一篇:一种利用CNG储罐压能的车用空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