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海底管线钢低温止裂韧性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73983.1 | 申请日: | 2014-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62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丁文华;查春和;李少坡;李家鼎;谌铁强;李群;张国栋;李战军;郝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46 | 分类号: | B21B1/46;B22D1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7 | 代理人: | 刘月娥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海底 管线 低温 韧性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低碳微合金钢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提高海底管线钢低温止裂韧性的生产方法,适用于海底管线钢宽厚板产品的生产。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陆地油气资源的日益枯竭,海上油气资源的开发已成为当今油气行业的主战场,海底管线作为海洋油气系统的“生命线”,极大促进了海底管线工程的规划建设。由于海底地势的复杂性和海底海流的多变性,管道在铺设过程中须发生各种不同角度的弯曲变形,且管道需长期承受深海高压,故要求海底管线用钢具有更高的低温止裂韧性,比如厚度方向心部夏比冲击韧性、低温落锤韧性(DWTT)和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TOD)等。
目前,海底管线用钢已成为冶金和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从所申请公开的专利技术来看,在生产工艺方案与本专利有着本质的区别;专利201210123639.X公开了“一种大壁厚海底管线钢板及其生产方法”,提出了提高钢板的低温冲击韧性、抗撕裂性能和强度的方法,与本专利提出的生产方法有着较大的差异;专利200710052601.7公开了“一种用于制作海底管线的钢板及其轧制方法”,提出了海底管线用X65热轧板卷的生产方法,与本专利海底管线钢宽厚板产品的生产方法有着本质的差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海底管线钢低温止裂韧性的生产方法,在不改变现有产品化学成分体系的前提下,通过先进的冶炼连铸技术、严格的加热制度、优化的轧制规程、强化的超快冷(UFC)+层流冷却(ACC)联动冷却工艺和严格的堆垛缓冷工艺等技术,有效地改善了海底管线钢低温止裂韧性,从而降低了生产厂家的经济损失,提高了管线铺设工程及管线运行的安全性,对我国海底管线工程项目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所生产的海底管线钢低温止裂韧性优良,其夏比冲击韧性:-30℃时钢板厚度方向心部10×10×55mmV型缺口试样夏比冲击功≥383J;落锤韧性:-15℃时全壁厚试样落锤剪切面积(DWTT SA)≥90%;CTOD性能:-15℃时裂纹尖端张开位移值≥1.81mm;其生产工艺中控制的技术参数如下:
(1)中间包过热度为12~21℃,连铸拉速为0.95~1.05m/min,确保C类心部偏析在1.0级以下;
(2)钢坯加热温度为1130~1190℃,均热温度为1160~1180℃,保证钢坯均热时间为40~60min;
(3)轧制分两阶段轧制,粗轧展宽阶段总压下率为5~20%,粗轧展宽后至待温前总压下率为60~75%,同时需确保展宽后至待温前的纵轧道次压下率逐渐上升,且单道次压下率为15~32%,最后2个道次压下率为25~32%;中间坯待温厚度/成品厚度为3.5~4;精轧阶段总压下率为65~80%,单道次压下率逐渐减少,且最后1道次压下率为10~13%;两阶段轧制过程道次压下率呈近似正态分布;
(4)终轧后钢板采用超快冷(UFC)+层流冷却(ACC)联动工艺冷却,冷却速率为28~35℃/s,冷却水温控制在10~16℃;
(5)钢板终冷结束后立即采用堆垛缓冷工艺,要求堆垛温度为350~420℃,堆垛时间为12~20h。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不改变现有产品化学成分体系的前提下,对冶炼连铸技术、加热制度、轧制规程、水冷工艺和堆垛缓冷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低温浇钢技术、连铸高拉速控制、轧制道次呈近似正态分布、冷速、冷却水温、钢板堆垛温度和堆垛时间的控制,大大提高了海底管线钢厚度方向心部夏比冲击韧性、低温落锤韧性(DWTT)和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TOD)。
具体实施方法
根据本发明一种提高海底管线钢低温止裂韧性的生产方法,在100吨转炉上冶炼和4300mm双机架宽厚板生产线上进行轧制生产。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对比本发明应用前后工艺和钢板低温止裂韧性的差异。
实施例1
产品为厚度规格为28.6mmX70MO海底管线钢板,要求厚度方向心部夏比冲击韧性、低温落锤韧性(DWTT)和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TOD)。
一、本发明应用前的生产情况
冶炼工序中中间包过热度为25℃,拉速0.91m/min;热轧工序中钢坯加热温度为1200℃,均热温度为1190℃,均热时间为30min;粗轧展宽阶段总压下率为27%,展宽后至待温前总压下率为54%,最后2个道次压下率为19%和14%;中间坯待温厚度/成品厚度为2.7;精轧阶段总压下率为85%,且最后1道次压下率为7%;水冷工序中冷却速率为24℃/s,冷却水温为19.5℃;所生产钢板的低温止裂韧性如表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总公司,未经首钢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39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