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短程蒸馏生产方法及短程蒸馏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16378.0 | 申请日: | 2014-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53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汉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汉卿 |
主分类号: | C11B3/12 | 分类号: | C11B3/12;B01D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2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植物油 不饱和 脂肪酸 含量 短程 蒸馏 生产 方法 蒸馏器 | ||
1.一种提高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短程蒸馏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将脱蜡、脱胶后的植物油经换热器升温到150~190℃,然后进入短程蒸馏器,经布料盘均匀布料于加热蒸发面,加热蒸发面的温度在170~210℃,真空度在0.1~10Pa,第一轻组分物质经冷凝装置降温到3~30℃,流入第一轻组分收集罐,第一重组分物质直接进入第一重组分收集罐;
步骤二,所述第一重组分收集罐中的第一重组分物质经换热器升温到200~260℃,进入短程蒸馏器,经布料盘均匀布料于加热蒸发面,加热蒸发面的温度在210~280℃,真空度在0.1~5Pa,第二轻组分物质经冷凝装置降温到30~45℃,流入第二轻组分收集罐,第二重组分物质直接进入第二重组分收集罐;
步骤三,所述第二重组分收集罐中的第二重组分物质经换热器升温到230~260℃,进入短程蒸馏器,经布料盘均匀布料于加热面,加热蒸发面的温度在260~300℃,真空度在0.1~5Pa,第三重组分物质直接进入第三重组分收集罐,第三轻组分物质经冷凝装置降温到15~35℃,流入第三轻组分收集罐,第三重组分物质直接进入第三重组分收集罐,得到不饱和脂肪酸含量≥50%的植物油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短程蒸馏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完成步骤三后,还包括,
步骤四,将所述第三重组分收集罐中的第三重组分物质经换热器升温到240~265℃,进入短程蒸馏器,经布料盘均匀布料于加热蒸发面,加热蒸发面的温度在280~316℃,真空度在0.1~5Pa,第四重组分物质直接进入第四重组分收集罐,第四轻组分物质经冷凝装置降温到30~45℃,流入第四轻组分收集罐,得到不饱和脂肪酸含量≥50%的植物油产品。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程蒸馏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装置、布料装置、加热装置以及冷凝装置;
所述壳体装置包括筒体、设置于所述筒体上端的进油管、设置于所述筒体下方的重相出口以及设置于筒体一侧的真空接口;
所述布料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进油管管口下方的与转动轴相连接的布料盘以及与所述筒体内侧壁相贴近的刮片,所述布料盘的横截面一端自所述转动轴向下倾斜延伸,另一端抵至所述刮片,所述刮片彼此之间间隔一定的空隙,与所述布料盘相连接,能够随着所述转动轴的转动而转动;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环绕设置于所述筒体外侧的加热套以及设置于所述筒体内侧的重相收集装置,所述加热套设置有导热油进口和导热油出口;
所述冷凝装置包括由上端板、下端板和冷凝面围成的腔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腔体内的冷凝管,所述冷凝管连接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所述下端板的下方设置有轻相收集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短程蒸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盘呈圆锥体形状,自布料盘的顶端向边缘均布有锯齿形纹路,所述转动轴穿过所述布料盘顶端与布料支撑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短程蒸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套的覆盖高度≥所述刮片的高度,能够使得所述筒体的内侧形成与所述刮片相贴近的加热蒸发面,且所述导热油进口设置于所述加热套的下端,而所述导热油出口设置于所述加热套的上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短程蒸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轻相收集装置包括轻相收集支撑以及轻相收集盘,所述轻相收集支撑与所述冷凝装置的下端板相连接,所述轻相收集盘呈上宽下窄的收缩结构,与所述轻相收集支撑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短程蒸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分别与冷凝管上端板和冷凝管下端板连通,所述上端板与所述冷凝管上端板之间的通道为冷却液出口通道,与所述冷却液出口相连接,所述下端板与所述冷凝管下端板之间的通道为冷却液进口通道,与所述冷却液进口相连接,且在靠近所述冷凝面的外圈,冷凝管以1/2圆管的剖面与所述冷凝面的内壁相接,在远离冷凝面的内圈,冷凝管以多层列管式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短程蒸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相收集装置设置于所述刮片的下方,其包括重相接收盘,且所述重相接收盘的倾斜角度为5°~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汉卿,未经陈汉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1637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脉冲电磁引擎
- 下一篇:物联网射频收发组件中固支梁振动电磁自供电微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