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附件布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63138.5 | 申请日: | 2013-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54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谢德海;郑雪茹;余国强;贾育恒;蔡长松;李书伟;杜培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67/00 | 分类号: | F02B67/00;F02B67/06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樊戎;胡红林 |
地址: | 430057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附件 布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的布置结构,具体地指一种发动机附件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人们不仅汽车性能的追求越来越高,还要求汽车的外观时尚、美观,因此,如何保证汽车发动机附件在充分发挥功能的同时能够优化布置各附件的结构,以满足汽车性能和外观均能达到所需要求是现在发动机附件结构设计的最新要求。
目前,现有的发动机附件布置结构存在以下不足:
1、水泵的外轮边与楔形皮带的外侧接触,而楔形皮带的外侧为光滑面,此种布置结构下,水泵与皮带之间容易“打滑”,影响水泵的工作效率。
2、由于部分车型没有动力转向泵,发电机与惰轮之间的皮带将会与水泵之间产生接触,此时将影响整个皮带的转动,甚者影响整个转动系统的运转。因此,该附件布置结构无法用于没有动力转向泵的发动机附件布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发动机附件布置结构,该布置结构避免了水泵与皮带之间产生的“打滑”现象,且能够应用于没有动力转向泵的发动机附件结构。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动机附件布置结构,包括位于发动机同一侧的发电机总成、空调压缩机总成、曲轴皮带轮、水泵皮带轮和多楔皮带,所述发电机总成、空调压缩机总成、曲轴皮带轮和水泵皮带轮依次按照顺时针方向设置在发动机仓体上,所述多楔皮带将所述发电机总成、空调压缩机总成、曲轴皮带轮和水泵皮带轮缠绕为一个整体的转动系统,且所述发电机总成、空调压缩机总成、曲轴皮带轮和水泵皮带轮的外轮边分别与所述多楔皮带的内侧接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发电机总成位于右上方,所述空调压缩机总成位于右下方,所述曲轴皮带轮位于左下方,所述水泵皮带轮位于所述曲轴皮带轮与发电机总成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附件布置结构还包括皮带张紧轮,所述皮带张紧轮设于所述曲轴皮带轮与水泵皮带轮之间,且所述皮带张紧轮的外轮边与所述多楔皮带的外侧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附件布置结构还包括皮带张紧轮,还包括动力转向泵总成,所述动力转向泵总成设置在发电机总成与空调压缩机总成之间,且所述动力转向泵的外轮边与所述多楔皮带的内侧接触。
更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附件布置结构还包括惰轮,所述惰轮设于所述发电机总成与动力转向泵总成之间,且所述惰轮的外轮边与所述多楔皮带的外侧接触。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避免了水泵皮带轮的外轮边与多楔皮带外侧接触而产生“打滑”的问题。
2、采用本实用新型,有效缩短了多楔皮带的长度,提高了多楔皮带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3、本实用新型适用范围光,能够适用于没有动力转向泵的车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附件布置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附件布置结构涉及到的发动机附件包括:曲轴皮带轮1、空调压缩机总成2、动力转向泵总成3、惰轮4、发电机总成5和水泵皮带轮6,这些发动机附件依次按照顺时针方向设置在发动机仓体上。
上述的曲轴皮带轮1、空调压缩机总成2、动力转向泵总成3、惰轮4、发电机总成5和水泵皮带轮6通过多楔皮带8缠绕为一个整体的转动系统。本发动机附件布置结构中,曲轴皮带轮1、空调压缩机总成2、动力转向泵总成3、惰轮4、发电机总成5和水泵皮带轮6的外轮边分别与多楔皮带8的内侧接触,即与多楔皮带8有楔的一面接触。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包括皮带张紧轮7,皮带张紧轮7设于曲轴皮带轮1与水泵皮带轮6之间,且皮带张紧轮7的外轮边与多楔皮带8的外侧接触,即张紧轮缠绕在多楔皮带8的外侧。
本发动机附件布置结构能够将所有的发动机附件的外轮边均与多楔皮带8的内侧接触,而不会出现现有技术中水泵皮带轮设置在楔形皮带外侧的情况,进而避免出现水泵皮带轮6“打滑”,影响水泵的效率。
经过实际测量,使用本实用新型发动机附件布置结构后,多楔皮带8的长度可达到1930mm,远小于现有2300~2500mm的皮带长度,从而提高了多楔皮带8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631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四缸发动机气缸盖排气结构
- 下一篇:一种移动式柴油发电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