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预先润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44397.6 | 申请日: | 2013-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44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夏成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成川 |
主分类号: | F01M1/02 | 分类号: | F01M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集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4 | 代理人: | 肖祎 |
地址: | 20009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预先 润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润滑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预先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为什么出租车发动机大修期可达50万公里,而私家车大修期25万公里都不到,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状况呢,是出租车使用的润滑油品质好于私家车吗,非也。最直接原因有以下几种:
首先,车辆行驶里程数和发动机启动次数有关系,即汽车每行驶一百公里发动机启动次数。一般情况下出租车为0.5-1次,私家车为2-3次。
其次,与发动机停止运转时间长短有关系,一般情况下,发动机停止运转2-5分钟时间,重新启动发动机对零部件磨损不大,此时被润滑的部件形成润滑油油膜尚未破坏。发动机停止运转时间越长对发动机再一次启动时磨损越大,因为发动机运转部件的润滑油油膜被破坏,残留的润滑油随着时间推延越长,流失越多,最后消失殆尽。当发动机再次启动时,其运动部件处于干摩擦状态,此时对零部件磨损是严重的。在冬季这种情况就会变为更加严重。
其三,是润滑油品质,全合成油要比矿物油好,粘度低比粘度高的在冷车启动时要好。某世界大牌润滑油厂家打出比其他厂家早5秒钟到达润滑部位的口号。另一家同样大牌润滑油厂家实用新型未启动先保护润滑油品种等等。世界各有关技术人士都为之付出努力,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让发动机在启动时,让润滑油尽快到达指定部位。
综上所述,发动机启动次数和启动间隔时间,与使用润滑油的等级同样重要,都会对发动机寿命产生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预先润滑系统,在发动机未启动时将润滑油预先送到指定部位,达到延长发动机寿命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预先润滑系统,包括:发动机主油泵、辅助油泵和控制阀,所述发动机主油泵中设有第一旁通单向阀,所述控制阀中设有主进油油路、与发动机主润滑油道连接的主出油油路以及与所述辅助油泵的进出油口分别连通的辅助进油油路和辅助出油油路,所述辅助进油油路可与主进油油路连通,所述辅助出油油路可与主出油油路连通,所述控制阀的主进油油路与所述发动机主油泵通过管路连通,当发动机主油泵未启动时,启动辅助油泵,发动机油底壳的油可以经第一旁通单向阀后进入所述控制阀的主进油油路,再依次经过辅助进油油路、辅助油泵、辅助出油油路和主出油油路进入发动机主润滑油道。
所述控制阀包括阀体、可在阀体内滑动的阀芯、以及分别与阀体螺纹连接的下限位螺栓和上限位螺栓,所述下限位螺栓和上限位螺栓分别与阀芯在所述阀体内形成下油腔和上油腔,所述下油腔与主进油油路连通,所述阀芯上开设有辅助进油槽和辅助出油槽,当发动机主油泵未启动时,所述辅助进油槽和辅助出油槽分别与所述辅助进油油路和辅助出油油路对应,并分别使所述辅助进油油路与主进油油路连通,以及所述辅助出油油路与主出油油路连通。
所述控制阀中设有与发动机曲轴箱连接的回油油路,所述回油油路与所述上油腔连通,所述阀芯中开设有回油孔,所述回油油路可通过所述上油腔和回油孔与所述辅助出油油路连通。
所述上油腔中设有复位弹簧。
所述阀体外设有一信号开关,所述阀芯上设有一顶杆,所述顶杆的端部穿过所述上限位螺栓,所述顶杆移动时其端部可打开所述信号开关。
所述主进油油路与主出油油路之间设有第二旁通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预先润滑系统,在发动机未启动时将润滑油预先送到指定部位,当达到一定压力后,在运转部件中形成油膜,此时再启动发动机就会达到我们预想目的,减轻摩擦,减少磨损,减少排放,降低成本,延长发动机寿命。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更加显然。应当了解,这些附图仅是示意性的,未按比例绘制也并非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预先润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预先润滑系统在发动机启动后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阀芯和顶杆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这些说明仅是描述性、示例性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成川,未经夏成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443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