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智能起停功能的发动机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27129.7 | 申请日: | 2013-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75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李炳男;韩立伟;郑建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43/00 | 分类号: | F02D43/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高锡明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智能 功能 发动机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控制发动机运行状态的电子控制器,属于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发动机ECU的工作过程是:首先通过各个传感器监测发动机的状态参数,然后根据这些参数分析汽车发动机的运行状况,调节发动机的喷油量、点火提前角等,进而控制发动机的运行状态。智能起停技术是近年来出现在发动机领域的新型控制技术,该技术可以显著降低发动机的油耗,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要想在发动机上实现智能起停,一般可采取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将智能起停控制策略嵌入发动机ECU底层和应用层中,形成发动机ECU的一个模块,这种方法的缺点是ECU的开发周期较长、开发成本高,而且这项工作只能由电控厂家来完成,汽车厂家无法提升自身的内在核心竞争力;第二种方法是安装辅助ECU模块,各个传感器的输出引线同时接到发动机ECU和辅助ECU的信号输入端,喷油器或点火线圈的控制线同时接到发动机ECU和辅助ECU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由发动机ECU和辅助ECU共同对发动机进行控制。由于发动机ECU和辅助ECU输出的控制信号均是控制芯片输出的弱电信号经相应驱动电路放大后的信号,而且汽车生产厂家在供应商不提供ECU中的驱动电路的情况下无法消除辅助ECU与发动机ECU输出信号之间的偏差,因此二者之间很容易产生干扰,影响发动机的正常运行,一旦由此引发交通事故,发动机ECU和辅助ECU的责任很难划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一种具有智能起停功能的发动机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具有智能起停功能的发动机控制系统,构成中包括发动机ECU、智能起停ACU和三通转换器,所述三通转换器包括三个分别与发动机ECU、智能起停ACU和发动机线束相匹配的插接器和连接于三个插接器之间的多根导线,各发动机状态参数传感器的引线依次经发动机线束、三通转换器内导线与发动机ECU和智能起停ACU的对应输入端连接,智能起停ACU的停机、喷油或点火信号输出针脚经三通转换器内部导线与发动机ECU内处理芯片的对应输出引脚连接。
上述具有智能起停功能的发动机控制系统,所述三通转换器内与智能起停ACU的各输入、输出针脚相连的导线上均设置有光电隔离器。
上述具有智能起停功能的发动机控制系统,所述三通转换器的三个插接器均为标准插接器。
上述具有智能起停功能的发动机控制系统,连接于三个插接器之间的多根导线和光电隔离器均安装在绝缘外壳内。
上述具有智能起停功能的发动机控制系统,所述三通转换器内的光电隔离器均为单向光电隔离器。
本实用新型在发动机ECU与发动机线束之间设置了三通转换器,智能起停ACU通过三通转换器与各发动机状态参数传感器的引线连接,并将输出的信号送到发动机ECU内部处理芯片的引脚上。本实用新型不涉及ECU供应商的底层、应用层的开放问题,而且发动机ECU和智能起停ACU的输出信号均由发动机ECU内的信号放大器进行放大,不仅易于制造,而且有效避免了智能起停ACU与发动机ECU之间的干扰,确保了发动机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为:ECU、发动机控制单元, ACU、智能起停控制器,XS、发动机线束,SJ、三通转换器,CPU、处理芯片,F、信号放大器,G1~G3、第一光电隔离器~第三光电隔离器,J1~J3、第一插接器~第三插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利用三通转换器SJ将发动机ECU、智能起停ACU和发动机线束XS连接起来,使得发动机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能够同时传递给发动机ECU和智能起停ACU。图中导线中间的实箭头表示信号传输方向,而各插接器内的箭头表示插头或插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271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