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润滑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83611.4 | 申请日: | 2013-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70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渡边贵俊;小屋敷秀彦;宫岛淳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F01M1/16 | 分类号: | F01M1/1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冯春时;谭祐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润滑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装置,尤其涉及在包括向气缸盖的凸轮轴颈等输送润滑油的凸轮轴系供给流路、向气缸体的曲轴、连杆等输送润滑油的曲轴轴系供给流路的润滑油供给装置中,用于调整向各流路的供给油压的发动机润滑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由于发动机的曲轴、凸轮轴等滑动部、凸轮轴系的机构部所需的油通过发动机驱动的油泵供给,因此,从油泵向发动机各部供给的油的压力跟随发动机的转速近似成比例地变化。因此存在的问题是,有的情况下根据发动机转速,输出压力会提高至必要以上,由于油泵的摩擦增大至必要以上,浪费的功会增加,进行了旨在根据发动机转速得到适当输出压力的尝试。
作为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润滑控制系统,例如有日本特开2009-264241号公报(以下记作“专利文献1”)公开的系统。下面,概述专利文献1。此外,说明中的附图标记原样使用专利文献1公开的附图标记。首先,油从油盘10被油泵12抽上,输送至第1给油路径16a(下部)和第2给油路径16b(上部)。
第1给油路径16a是主要向曲轴的轴承部18供给油的路径,第2给油路径16b例如是向动阀机构20等供给油的路径。在第1给油路径16a上配置有用于对供给至曲轴的轴承部18的油量进行控制的油压控制阀22。油压控制阀22构成为其输出油压由控制单元24控制。
控制单元24由发动机转速传感器26、发动机负载传感器28、油温传感器30、油压传感器32控制。设有若油压超过预定值,则从油泵12与过滤器14之间的油路径部分向油盘10放掉过量的油压的泄压阀34。在以上的构成中,油压控制阀22的控制由控制单元24电子控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642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包括专利文献1和同种构成的现有技术中,供给至凸轮轴系的油压被泄压阀控制为在预定的发动机转速以上油压大致一定。然而,在这样的构成的情况下,泄压阀所导致的控制油压需要为高压,使得在发动机高旋转且高负载时凸轮轴系不会润滑不足。
因此,向发动机的中旋转区域的凸轮轴系的供给油压为与发动机转速对应的油压。但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发动机的中旋转区域的凸轮轴系的必要油压一般低于与发动机转速对应的油压,因此油泵无法供给必要以上的油压,无法降低油泵的摩擦。
因此,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专心研究,结果通过使本发明的第1形态为一种发动机润滑控制系统,具有:发动机;油泵,被该发动机驱动;油回路,从该油泵与下游相连;以及多个油分岔供给路径,从该油回路分岔并向所述发动机的各部供给油,将电子控制式的第1油压控制阀配置在所述油回路中,所述第1油压控制阀将所述油泵的输出压对应于所述发动机的转速呈阶段状控制,在多个所述油分岔供给路径的至少1个所述油分岔供给路径配置油压驱动式的第2油压控制阀,至少在预定的发动机转速的范围内进行控制,使得所述第2油压控制阀的下游侧的油压低于所述油回路的所述第1油压控制阀的下游侧的油压,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通过使本发明的第2形态为基于第1形态的发动机润滑控制系统,所述第2油压控制阀配置在多个所述油分岔供给路径中的曲轴轴系供给路径或者凸轮轴系供给路径中,从而解决上述问题。通过使本发明的第3形态为基于第1或者第2形态的任意1个形态的发动机润滑控制系统,进行控制,使得在高于所述预定的发动机转速的范围的发动机转速下,所述油回路的所述第1油压控制阀的下游侧的油压与所述第2油压控制阀的下游侧的油压近似相同,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通过使本发明的第4形态为基于第1、第2或者第3的任意1个形态的发动机润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油压控制阀开始工作的发动机转速低于所述第1油压控制阀开始工作的发动机转速,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通过使本发明的第5形态为基于第1、第2、第3或者第4形态的发动机润滑控制系统,所述第2油压控制阀具有使所述曲轴轴系供给路径的主流路的流路截面积变化的流路截面积调整阀芯,该流路截面积调整阀芯进行控制,使得在该流路截面积调整阀芯的下游侧的油压大于预定油压值1的情况下,使所述主流路的流路截面积减少,在所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芯的上游侧的油压为大于预定油压值1的预定油压值2的情况下,使所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芯复原并使所述主流路的流路截面积为最大侧,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36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反式-N-Boc-3-氨基-4-羟基哌啶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电力线缆收线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