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控容恒压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156468.5 | 申请日: | 2013-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38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 发明(设计)人: | 李宜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宜平 |
| 主分类号: | F02D15/02 | 分类号: | F02D1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 地址: | 4716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控容恒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发动机控容恒压系统,主要应用于可变压缩比发动机。
背景技术
发动机的压缩比是指活塞运动到下止点时的气缸容积与活塞运动到上止点时的气缸容积之比。目前,已投产的发动机,受其结构限制,其压缩比一般是不可变的。而概念性的可变压缩比发动机主要有:气缸体推移、改变缸盖或活塞几何形状、偏心曲轴支承、借助于齿条推动的传力方式、多连杆机构等技术,无论哪一种技术所能达到的最佳效果只是改变了发动机的燃烧室的容量从而改变了压缩比,绅宝(saab)SVC可变压缩比控制在8:1~14:1,萨博SVC可变压缩比控制在7:1~20:1,而发动机的冲程没有大的改变。总而言之,这些技术方案不能直接控制发动机的冲程,不能直接控制燃烧室容量、不能取消节气门(汽油机),结构均比较复杂,而且对已有的发动机进行改造加工难度高,成本大,要大量投产比较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缺陷,为可变压缩比发动机提供一种发动机控容恒压系统,使发动机的冲程和压缩比是可控的,使发动机可恒压运行,进而使燃料在燃烧室中可以充分燃烧,减少积炭,让同样的燃油爆发出更大的力量,达到提升动力,节能减排的目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控容恒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件:
气缸,其包括缸体和活塞,所述活塞设置于所述缸体内;
多连杆装置,所述多连杆装置包括:
活塞连杆,其一端与活塞铰接,另一端设置在两个杠杆连杆一端之间并与两个杠杆连杆铰接;
两个间隔开并平行设置的杠杆连杆,所述杠杆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塞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另一端与曲轴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杠杆连杆中设置有第一矩形滑道;
直流电动机,其输出轴连接蜗杆,齿轮轴通过与蜗杆啮合的蜗轮的旋转而转动;
第一齿轮,套设在所述齿轮轴上,其与第一齿条啮合;
第一齿条,其固定设置于两平行的所述杠杆连杆之间;
两个间隔开并平行设置的轴固定框,其固定设置于所述两平行设置的杠杆连杆的外侧,所述轴固定框中设置有第二矩形滑道;
齿轮轴,其一端设置有蜗轮,固设有第一齿轮,在所述第一齿轮的两侧铰接有两个第一矩形滑块,所述第一矩形滑块在所述第一矩形滑道中滑动,在所述第一矩形滑块的两侧铰接有两个第二矩形滑块,所述第二矩形滑块在所述第二矩形滑道中滑动;
曲轴连杆,其一端与杠杆连杆的另一端铰接。
优选的是,所述齿轮轴还包括,
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其固设在第二矩形滑块的两侧;
第二齿条和第三齿条,其与所述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啮合,且所述第二齿条和第三齿条固设在所述轴固定框的外侧。
优选的是,所述齿轮轴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二齿轮,其固设在所述任一第二矩形滑块的外侧;
至少一个第二齿条,其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优选的是,所述齿轮轴还包括,
两个第二齿轮,其分别固设在第二矩形滑块的两侧;
两个第二齿条,其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二齿轮啮合。
优选的是,所述轴固定框与所述气缸的轴向之间的夹角75-89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安装有本发明的发动机,可以通过油门踏板位置来控制多连杆装置,多连杆装置中齿轮轴在轴固定框中的位置直接决定着此时气缸容量和发动机功率,也就是说本发明使发动机的气缸容量是可控的,据此本发明使发动机实现无节气门控制,空气直接进入气缸,无需加热,进气密度增加二倍,进气量增加二倍,进而使燃料在燃烧室中可以与空气充分混合,充分燃烧,减少积炭,让同样的燃油爆发出更大的力量,达到提升动力,节能减排的目的。本发明中所述第二齿轮可设置为一个或者两个,其目的是为齿轮轴的转动提供更多的推动力和支撑点,进而保护齿轮轴。所述轴固定框与所述气缸的轴向之间的夹角根据发动机燃料的不同可设置在75-89度范围内,这个夹角保证了本发明不仅可以控容还可以控压。本发明可安装在不同燃料的发动机上,只要对轴固定框的固定角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即可实现。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改造现有发动机比较方便,可大规模投入生产。
附图说明
图l为本发明所述的发动机气缸恒压控制装置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发动机气缸恒压控制装置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宜平,未经李宜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64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磨削砂轮
- 下一篇:矿用挖掘机挖掘力监测及自动称量系统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