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85918.6 | 申请日: | 2013-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44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王亮;王平;宋奇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L1/053 | 分类号: | F01L1/053;F01L1/34;F01L1/20;F02B29/02;F02F1/42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4 | 代理人: | 赵百令;刘大玲 |
地址: | 40003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发动机总成。
背景技术
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心脏,充足的进气量能够保证油气混合充分,进而提高发动机动力性能及降低排放。
发动机的进气道和排气道设置在发动机的缸盖上,现有技术中,进气道为铸造成型的普通毛坯孔,气流经过进气道的喉口处后,再经过气门流入燃烧室内,现有技术中VVT(Variable Valve Timing,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系统通过配备的液压控制阀及相位器,对发动机凸轮的相位进行调节,从而使得气门开启、关闭的时间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而变化,以提高充气效率,增加发动机低转速扭矩、功率、降低发动机油耗。
相位器的工作油道包括前置进油孔和后置进油孔,油压控制阀为二位三通阀,其第一油路与相位器的前置进油孔相连接,第二油路与液压油供给装置相连接,第三油路与相位器的后置进油孔相连接。
工作时,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又称“行车电脑”)通过反馈需要进气正时前置的信息时,油压控制阀通过改变阀位使其第一油路打开,关闭第二油路和第三油路,机油通过相位器的前置进油孔进入相位器总成的液压阀,在液体压力作用下改变液压阀的开度,致使改变发动机的进气相位。同样,当ECU通过反馈需要进气正时后置的信息时,油压控制阀控制第三油路打开,关闭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机油通过相位器的后置进油孔进入相位器总成的液压阀,在液体压力作用下改变液压阀的开度,致使进气相位改变。
然而,现有技术中,油压控制阀与液压油供给装置之间的连接和以及与相位器总成之间的连接均是通过外置管路进行连接的,由于外置管路易受外力影响,进而易造成液压不稳定的问题,导致气门的开度控制不稳定,进而导致发动机燃烧室内进气流量不稳定的问题。
此外,由于现有技术中的进气道和排气道均为铸造成型的普通毛坯孔,气流在经过进气道和排气道的喉口位置时遇到的阻力较大,进而影响了发动机的进气量。
因此,如何优化现有技术中影响进气流量的气门控制系统、进气道和排气道,以提高发动机燃烧室的燃烧效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总成,控制进气流量的气门控制系统、进气道和排气道均进行了优化,进而有效提高了发动机燃烧室的燃烧效率。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总成,包括主体、设有进气道和排气道的缸盖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内的凸轮轴,还包括与所述主体为一体式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相位器总成安装部和油压控制阀安装部,所述凸轮轴设有与相位器总成的前置进油孔和后置进油孔分别连接的前置进油道和后置进油道,所述缸盖设有与所述前置进油道相连通的第一环形油路和与所述后置进油道相连通的第二环形油路,且所述壳体设有将所述油压控制阀的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一环形油路相连通的第一油路、将所述油压控制阀的第二阀口与所述液压油供给装置相连通的第二油路以及所述油压控制阀的第三阀口与所述第二环形油路相连通的第三油路;且所述进气道的进气喉口处设有第一球形凹槽,所述出气道的排气喉口处设有第二球形凹槽。
优选地,所述前置进油道和所述后置进油道均包括相连通的轴向油道和径向油道,所述前置进油道和所述后置进油道的轴向油道分别与所述前置进油孔和所述后置进油孔相连通;所述前置进油道和所述后置进油道的径向油道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油路和所述第二环形油路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球形凹槽的半径为5-7mm,所述第二球形凹槽的半径为8.5-10.5mm。
优选地,所述第一球形凹槽的半径为6mm,所述第二球形凹槽的半径为9.5mm。
优选地,所述VVT系统的排气正时齿轮的厚齿朝向薄齿的端面上开设有环槽,所述环槽中安装有消隙弹簧,所述消隙弹簧的一端与第一定位销抵接,所述消隙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定位销抵接,所述第一定位销与所述厚齿相固定,所述第二定位销与所述薄齿相固定,所述消隙弹簧通过弹力使所述薄齿产生顺时针旋转趋势;所述消隙弹簧对所述薄齿产生的弹力大小为13Nm~23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59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