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钴含量梯度的金刚石钻齿在审
| 申请号: | 201310079693.3 | 申请日: | 2013-03-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7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 发明(设计)人: | 江雨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雨明 |
| 主分类号: | E21B10/46 | 分类号: | E21B10/46 |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霍彦伟 |
| 地址: | 450008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含量 梯度 金刚 石钻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刚石钻齿,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钴含量梯度的金刚石钻齿。
背景技术
金刚石钻齿是在5.5-7.5GPa和1450-1550℃的超高压高温条件下由聚晶金刚石层与硬质合金基体烧结而成,兼有金刚石高硬度和耐磨性,硬质合金高抗冲击性能,被广泛用于石油、天然气钻头。
工作时,金刚石钻齿暴露在钻头的最外部,直接作用于坚硬的岩层,对岩层进行破碎,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不仅受到强烈的磨蚀作用,同时还要承受巨大的冲击力。巨大的冲击力可使金刚石钻齿局部受损脱落,甚至使聚晶金刚石和与其结合的硬质合金部分分离或全部分离,这将导致整个金刚石钻头过早失效。现有金刚石钻齿中的硬质合金基体为单一结构,其钴含量为一定值,一般为13%、14%、16%、18%不等,而该硬质合金基体上所复合的聚晶金刚石层的钴含量一般为5%~10%,两者之间钴含量差异较大,导致结合面存在较大的内应力,使得金刚石钻齿的抗冲击性能下降,进而降低了金刚石钻头的使用寿命。在制造金刚石钻头过程中,整个金刚石钻齿需在700℃高温下焊接到钻头本体上,由于位于上部的聚晶金刚石层和位于下部作为衬底的硬质合金基体各自的热膨胀系数不同,此时上、下层中的钴含量对各自的热膨胀表现起着重要作用,两者钴含量差别越大,越容易产生更大的内应力,严重的会使聚晶金刚石层开裂,使整个金刚石钻齿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钴含量梯度的金刚石钻齿,它能减少金刚石钻齿中聚晶金刚石层和硬质合金基体之间结合界面所残存的内应力和硬质合金基体内的内应力,使金刚石钻齿的抗冲击性能得以提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包括基体及与其相复合的聚晶金刚石层,所述基体至少为两层钴含量梯度分布的硬质合金基体,所述硬质合金基体的一端面与聚晶金刚石层相邻。
所述基体为硬质合金基体Ⅰ、硬质合金基体Ⅱ和硬质合金基体Ⅲ三层,所述硬质合金基体Ⅰ的一端面与聚晶金刚石层相邻,所述硬质合金基体Ⅰ的另一端面与硬质合金基体Ⅱ的一端面相邻,所述硬质合金基体Ⅱ的另一端面与硬质合金基体Ⅲ的一端面相邻,所述硬质合金基体Ⅰ、硬质合金基体Ⅱ和硬质合金基体Ⅲ由碳化钨和金属钴组成,金属钴的含量呈梯度分布且依次增高。
所述硬质合金基体Ⅰ中金属钴的含量为6~10%,所述硬质合金基体Ⅱ中金属钴的含量为10~14%,所述硬质合金基体Ⅲ中金属钴的含量为14~18%。
所述基体为硬质合金基体Ⅰ、硬质合金基体Ⅱ、硬质合金基体Ⅲ和硬质合金基体Ⅳ四层,所述硬质合金基体Ⅰ的一端面与聚晶金刚石层相邻,所述硬质合金基体Ⅰ的另一端面与硬质合金基体Ⅱ的一端面相邻,所述硬质合金基体Ⅱ的另一端面与硬质合金基体Ⅲ的一端面相邻,所述硬质合金基体Ⅲ的另一端面与所述硬质合金基体Ⅳ的一端面相邻,所述硬质合金基体Ⅰ、硬质合金基体Ⅱ、硬质合金基体Ⅲ和硬质合金基体Ⅳ由碳化钨和金属钴组成,金属钴的含量呈梯度分布且依次增高。
所述硬质合金基体Ⅰ中金属钴的含量为6~10%,所述硬质合金基体Ⅱ中金属钴的含量为9~11%,所述硬质合金基体Ⅲ中金属钴的含量为10~14%,所述硬质合金基体Ⅳ中金属钴的含量为14~18%。
所述的聚晶金刚石层由金刚石晶粒和金属钴组成,所述金刚石晶粒的含量为90~95%,所述金属钴的含量为5~10%。
所述硬质合金基体的一端面与聚晶金刚石层相结合的界面为平面。
所述硬质合金基体与聚晶金刚石层的结合界面为相吻合的曲面。
所述硬质合金基体之间的结合界面为平面。
所述硬质合金基体之间的结合界面为相吻合的曲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方案的本发明有如下特点:因金刚石钻齿从聚晶金刚石层到硬质合金基体中的钴含量为均匀梯度变化的分布状态,因此,此种设计降低了聚晶金刚石层和硬质合金基体之间结合界面的内应力,降低了硬质合金基体内部的内应力,降低了整个金刚石钻齿的内应力,提高了金刚石钻齿的抗冲击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所述基体为三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所述基体为四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雨明,未经江雨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96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化黑水过滤器内排污装置
- 下一篇:一种能够有效避免跑矿的隔渣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