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离线验证发动机模型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483595.1 | 申请日: | 2012-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381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黄贵芬;马建民;刘翔;孙琦;韩本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创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7/02 | 分类号: | G05B1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丁纪铁 |
地址: | 20120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线 验证 发动机 模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离线验证发动机模型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汽车控制器开发的过程中使用硬件在环测试可以降低开发成本,快速发现设计错误并及时修改。在硬件在环测试平台的搭建过程中,发动机模型的精准是进行测试的重要保证。现阶段对发动机模型的离线测试主要是将控制器模型和发动机模型进行离线仿真,并对比实验数据判断发动机模型是否准确。
目前,离线验证发动机模型方法存在的问题是:
1.发动机控制功能由多种功能模块组成,如果把这些功能模块都导入通用离线仿真工具matlab中运行,这些功能模块的运行是并行的,无法根据各控制模块输入输出顺序进行调整;
2.这些功能模块的执行时序是不可控的,只能与整个matlab模型的仿真执行时序一致;
matlab模型:在汽车行业,发动机控制功能模块很大部分是基于matlab软件开发的,这些模块称之为matlab模型。
执行时序:执行时序的概念包括两个方面:每个功能模块的执行周期和功能模块之间的执行顺序;比如某个功能模块的执行周期为10ms,指的是这个功能模块每10ms运行一次,其最终输出结果更新一次;执行时序的概念对于发动机控制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现阶段发动机模型验证方法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针对发动机模型给出的传感器信号,功能模块1和功能模块2进行的是并行计算得到执行器驱动信号,不能设置先后顺序。而且功能模块1和功能模块2的执行周期时间与整体模型仿真步长时间是一致的,不能单独进行设置,这与实际控制器代码执行不符,造成验证结果偏差,导致设计错误。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与发动机各控模块(控制器)的实际执行代码相符,能准确离线验证发动机模型的方法,能避免现有离线验证发动机模型方法的造成的结果偏差,避免后续设计错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离线验证发动机模型的方法,包括:
1)根据发动机实际控制需求(需要验证控制模块的类型、数量、参数、性能指标等)为每个发动机控制模块定义执行时序;
2)为所述发动机控制模块设置计量触发条件:
3)设置一任务调度状态机,所述任务调度状态机根据发动机控制模块的执行时序和发动机控制模块之间的输入输出顺序确定发动机控制模块的验证执行顺序。
其中,步骤2)中所述发动机控制模块的计量触发条件是根据发动控制模块执行时序中的计量单位设置,以时间为计量单位的发动控制模块添加时钟为计量触发条件,以发动机每转一圈为计量单位的发动控制模块对发动机曲轴转角进行检测,当曲轴转角转过设定角度时为计量触发条件。
其中,步骤3)中所述任务调度状态机是根据发动机控制模块的执行时序和发动机控制模块之间的输入输出顺序确定发动机控制模块的优先级,只有当优先级高的任务执行完毕后才能执行优先级低的任务,按照各控制模块优先级高低确定各发动机控制模块的验证执行顺序。
本发明的离线验证发动机模型的方法通过加入任务调度状态机对发动机控制模块离线验证执行顺序进行控制,任务调度状态机根据发动机控制模块的执行时序决定发动机控制模块的执行顺序,能与发动机控制模块的实际执行代码相符,能准确离线验证发动机模型,能避免现有离线验证发动机模型方法的造成的结果偏差,避免后续设计错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一种传统离线验证发动机模型方法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离线验证发动机模型方法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实施例采用传统离线验证发动机模型方法的仿真验证结果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离线验证发动机模型方法实施例的仿真验证结果曲线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实施例采用传统离线验证发动机模型方法的仿真验证结果曲线示意图。
图6是以踏板模块为例,采用传统离线验证发动机模型的方法进行仿真验证结果示意图。
附图标记
A为采用传统离线验证发动机模型方法的仿真验证结构曲线;
B为采用本发明离线验证发动机模型方法的仿真验证结构曲线;
EngSpeed(rpm)为发动机转速;
GasP(%)为踏板开度;
RailPressure(MPa)为轨压;
injAng(CA)为喷射角度;
injTi(us)为喷射脉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创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联创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35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融雪撒布机防护棚
- 下一篇:用于融雪撒布机的分段搅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