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门框尺寸检测工装及其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69513.0 | 申请日: | 2012-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58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曹梦科;林勇;史科;林旸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敏实汽车零部件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20 | 分类号: | G01B21/2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孙健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门框 尺寸 检测 工装 及其 方法 | ||
1.一种汽车门框尺寸检测工装,包括工作台(1)以及设置在工作台(1)上的固定治具(2)以及显示电脑(3),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定治具(2)上设置有定位机构(4),在固定治具(2)上分别安装有用于检测门框(18)尺寸的定点传感机构(5)以及移动传感机构(6),在定点传感机构(5)和移动传感机构(6)内安装有定点距离传感器(7)和移动距离传感器(8),所述的定点距离传感器(7)和移动距离传感器(8)检测门框(18)的尺寸数据后传送到显示电脑(3)生成可视化图表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门框尺寸检测工装,其特征是:所述的移动传感机构(6)由带动装置和传感检测装置组成,所述的传感检测装置包括固定座(9)、移动距离传感器(8)、滑动检测销(10)以及弹簧(11),所述的移动距离传感器(8)安装在固定座(9)的尾部,滑动检测销(10)安装在固定座(9)的前部,弹簧(11)套设在滑动检测销(10)上且其一端顶在固定座(9)上,移动距离传感器(8)与滑动检测销(10)的尾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门框尺寸检测工装,其特征是:所述的带动装置包括导轨(12)、滑块(13)、带动汽缸(14)以及活塞杆(15),所述的滑块(13)套设在导轨(12)上,传感检测装置设置在滑块(13)上,带动汽缸(14)通过活塞杆(15)与滑块(13)固定连接,所述的带动汽缸(14)能够带动滑块(13)沿导轨(12)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门框尺寸检测工装,其特征是:所述的移动传感机构(6)的固定座(9)上还安装有用于定点测试门框(18)面轮廓的定点距离传感器(7)。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汽车门框尺寸检测工装,其特征是:所述的定位机构(4)包括定位汽缸(16)以及定位头(17),所述的定位头(17)与定位汽缸(16)连接并能够转动。
6.一种汽车门框尺寸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待检测的门框(18)放置在固定治具(2)上,并通过定位汽缸(16)带动定位头(17)进行定位,并使多个定点传感机构(5)中的定点距离传感器(7)对准门框(18)的面轮廓检测部位,移动传感机构(6)中的移动距离传感器(8)对准门框(18)的线轮廓检测部位;
B、通过各个定点距离传感器(7)检测门框(18)上的各个点位的面轮廓尺寸;
C、假设定滑动检测销(10)的头部顶到预定门框(18)线轮廓边,滑动检测销(10)在弹簧(11)作用下处于压缩回弹状态,通过移动距离传感器(8)检测移动距离传感器(8)到滑动检测销(10)的尾部的距离为M1,当通过带动汽缸(14)带动传感检测装置移动,当实际的线轮廓边大于预定的线轮廓边时,滑动检测销(10)的头部与线轮廓边接触时,滑动检测销(10)的压缩弹簧(11)回弹,这时滑动检测销(10)回弹位置向左偏移,通过检测移动距离传感器(8)到滑动检测销(10)的尾部的距离为M2,设定预定门框(18)线轮廓边和实际的门框(18)线轮廓边的偏差为S,得出S=M1-M2;当实际的线轮廓边小于预定的线轮廓边时,滑动检测销(10)的头部与线轮廓边接触时,滑动检测销(10)的压缩弹簧(11)回弹,这时滑动检测销(10)回弹位置向右偏移,通过检测移动距离传感器(8)到滑动检测销(10)的尾部的距离为M3,得出S=︱M1-M3︱;回弹偏差S直接反应出产品线轮廓面的位置;
D、检测后带动汽缸(14)带动传感检测装置反向移动,滑动检测销(10)的头部与线轮廓边脱离,弹簧(11)复位,定位汽缸(16)带动定位头(17)脱离门框(18),定点距离传感器(7)和移动距离传感器(8)将检测到的数据传送到显示电脑(3)上,并将数据自动保存和计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门框尺寸检测方法,其特征是:当M1值大于M2值时,实际的门框(18)的线轮廓尺寸大于预定门框(18)线轮廓尺寸,当M1值小于M3时,实际的门框(18)的线轮廓尺寸小于预定门框(18)线轮廓尺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敏实汽车零部件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敏实汽车零部件技术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951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