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喷油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30649.0 | 申请日: | 2012-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7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于世涛;习纲;李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41/38 | 分类号: | F02D41/38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王江富 |
地址: | 2012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喷油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电控发动机高压喷射燃油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系统存在低压油泵11和高压油泵12两级油泵,发动机喷油控制系统根据高压油轨13上的高压传感器131信号,通过对高压油泵12的控制,实现目标油轨压力的闭环控制;根据油轨压力以及发动机工况信息,实现高压燃油喷射控制。在高压油泵12与高压油轨13连接处,设有机械单向阀121,使发动机停机工况高压油轨13中能够保持一定的残余油压,以有助于下一次的起动喷油控制。
现有的发动机喷油控制方法,在发动机起动时,如图2所示,当识别出有转速信号后,则首先控制低压和高压油泵进行供油,当判缸成功并且高压油轨压力达到目标油轨压力后,才开始进行起动燃油喷射控制,燃油喷射脉宽大于最小燃油喷射脉宽,最终实现发动机的成功起动。
发动机长时间停机工况,高压油轨中的燃油将缓慢回流,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压油轨中的残余油压将逐渐降低,一部分空气会充满高压油轨中的剩余容积。现有的发动机喷油控制方法,在下一次发动机起动时,高压油轨中的该部分空气将被压缩,形成气阻或多个微小气泡,使发动机起动时实际喷射燃油量偏小,导致发动机起动困难甚至失败;同样道理,现有的发动机喷油控制方法,也存在新车装车的首次起动困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喷油控制系统,能有效改善高压油轨中残余空气对于起动实际喷油量的影响,提高起动阶段燃油喷射的精确度,避免起动失败问题的发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喷油控制系统,其包括一喷油控制模块,所述喷油控制模块的工作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一上电;
二.计算目标排气量;
三.如果目标排气量大于一排气门限值,则进行步骤四,否则进行步骤五;
四.如果发动机转速大于0并且高压油泵开始泵油,则输出脉宽为排气脉宽的喷射控制信号,控制各喷油器开始进行起动排气喷射,并计算喷油器的排气喷射总量;
五.如果喷油器的排气喷射总量大于目标排气量,则进行步骤六,否则进行步骤四;
六.如果判缸成功并且高压油轨的压力大于等于目标油轨压力,则输出脉宽为喷油脉宽的喷射控制信号,控制各喷油器开始进行起动燃油喷射;
喷油脉宽大于排气脉宽;
七.进行后续喷油控制。
较佳的,发动机喷油控制系统还包括一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标定的排气门限值、排气脉宽、喷油脉宽、目标油轨压力。
较佳的,排气脉宽等于最小燃油喷射脉宽减去排气脉宽参数的差值,排气脉宽参数大于0小于最小燃油喷射脉宽;
喷油脉宽大于最小燃油喷射脉宽;
最小燃油喷射脉宽是指使喷油器实现有效喷油的最小脉冲宽度,最小燃油喷射脉宽根据同蓄电池电压、燃油温度、油轨燃油压力相关的函数确定;
排气脉宽参数根据喷油器流量特性曲线以及喷油器针阀测试试验确定;
排气门限值、目标油轨压力,根据实验或经验值标定。
较佳的,所述存储器,还存储有标定的排气间隔,标定的排气间隔大于等于最小燃油喷射脉冲宽度;
所述喷油控制模块输出脉宽为排气脉宽的排气喷射控制信号,控制各喷油器进行起动排气喷射时,同一喷油器的两次连续喷射之间的时间间隔等于标定的排气间隔。
较佳的,所述喷油控制模块输出脉宽为排气脉宽的排气喷射控制信号,控制各喷油器进行起动排气喷射时,采用顺序喷射模式或成组喷射模式;
顺序喷射模式,是指每次只有一个喷油器在喷射,各个喷油器按照一定次序依次进行喷射;
成组喷射模式,是指2N个喷油器分为N组,N为正整数,同一组的两个喷油器同时喷射,N组喷油器按照一定次序依次进行喷射。
较佳的,所述存储器,还存储有标定的门限电压;
当蓄电池电压低于所述门限电压时,所述喷油控制模块采用顺序喷射模式,输出脉宽为排气脉宽的排气喷射控制信号,控制各喷油器进行起动排气喷射。
较佳的,所述存储器,还设置有一标志位,并存储有标定的高压油轨容积、排气量修正系数;
步骤二中,如果所述标志位是0,则计算新车装车首次起动目标排气量;新车装车首次起动目标排气量,为高压油轨容积与排气量修正系数的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06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合式无级变速装置
- 下一篇:具有半导体层的绝缘导体加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