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列车运行效率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36879.6 | 申请日: | 2012-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6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卫东 |
主分类号: | B61B1/00 | 分类号: | B61B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李顺德 |
地址: | 61008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列车 运行 效率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列车运行控制技术,特别涉及在不改变现有线路结构及其系统组成的情况下,提高列车运行效率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列车在营运的过程中,每一趟列车之间的时间间隔,在满足列车安全运行要求的前提下,即使把发车时间间隔减小到最小(发车密度最大),也经常发生不能满足过多的客流量的问题,扩大列车容量成了唯一大量增加列车载客量,提高运行效率的方法。由于列车结构已经标准化,车厢长度和宽度都有一定的标准,一般不容许轻易改变。而增加列车车厢数量是最简单和行之有效的扩容方法。现有技术中,列车停靠站点的站台长度,决定了每一趟列车车厢数量。通常情况下列车所有车厢长度之和不能大于站台长度,否则靠不到站台的车厢将不能进行乘客的上下。所以,无论是增加列车车厢数量,还是增加每一节车厢的长度,都将受到站台长度的制约。由于站台建成后已经成型,加长站台的费用极其昂贵,对正在运行的列车影响也非常大(甚至线路要关闭很长时间以方便施工),并且整个线路上的每个站台都要加长,这就造成加长站台代价极高。特别是对于地铁列车和运行在高架线路上的轻轨列车、磁悬浮列车等代价更高。
目前,轨道交通各类技术日臻完善,列车牵引能力强,列车速度快、控制精度高,发车间隔时间(或时间间隔)可以设定到最短,列车停靠站台位置精准、停靠平稳、安全,现在已有两列独立的列车可方便地可合二为一(当然也可方便地一分为二)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在不加长站台的情况下增加列车长度,通过控制列车运行,调整停靠站点的位置,达到增加载客量的目的。
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1、提高列车运行效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增加列车长度;
b、列车到达各站点分段停靠站台。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简单的增加列车长度,通过控制列车停靠站台的位置,使位于列车不同车段的旅客在不同站点上下车,实现了提高列车运行效率的目的。
具体的,步骤a中,成倍增加列车长度。
本方案可以按照倍数对列车分段,使列车每一段都有相同的车厢数量,并与增加长度前的列车长度相等,能够最大限度利用现有站台长度,充分发挥现有设施的能力。
优选的,步骤a中,通过增加列车的车厢数量,增加列车长度。
增加列车车厢数量是最简单的增加列车长度的方法。通常列车车厢长度都有标准规定的尺寸,增加车厢的长度将改变其标准尺寸,涉及车厢制造工序的各个环节和工装模具,改装成本非常高。而增加车厢数量就不存在上述问题,只需要增加列车牵引力就可以实现,现有技术中已经实现了这种增加车厢数量的列车编组模式。
特别的,所述列车车厢数量增加1倍。
车厢数量增加1倍,列车长度也增加1倍,相当于扩大了1倍的载客量。本方案可以在不改变每个站点停靠时间的基础上,以最少的列车编组、最简单的站点停靠方案、最短的候车时间实现任意站点的直达。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b具体为:
b1、第一趟列车到达第n+1站点和第n+2站点时,前半部分车厢或后半部分车厢停靠站台,到达第n+3站点和第n+4站点时后半部分车厢或前半部分车厢停靠站台,依此类推直到终点站;
b2、第二趟列车达到第n站点和第n+1站点时,前半部分车厢或后半部分车厢停靠站台,到达第n+2站点和第n+3站点时后半部分车厢或前半部分车厢停靠站台,依此类推直到终点站;
b3、第三趟列车达到第n站点时,前半部分车厢或后半部分车厢停靠站台,到达第n+1站点时后半部分车厢或前半部分车厢停靠站台,依此类推直到终点站;
其中,n为自然数。
本方案可以实现列车编组计划和运行控制都最简单,达到各个站点的乘客候车时间最短。
具体的,还包括步骤:
c、循环发送第一趟列车、第二趟列车和第三趟列车,每趟列车之间有时间间隔。
按该方案运行列车编组,只需要发送三趟列车,就能够实现任意站点的直达,乘客候车时间≤一个循环周期(三趟列车发送完成所需时间)。该方案每趟列车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根据需要分别进行设定,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时间间隔的设定与现有技术一样,首先必须满足列车安全运行的最小时间间隔要求,并综合考虑客流量等因数。
具体的,还包括步骤:
d、交替发送第一趟列车和第二趟列车,每趟列车之间有时间间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卫东,未经陈卫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68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实现弧线过渡的皮带机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器唤醒方法及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