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和进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11256.0 | 申请日: | 201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706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魏丕勇;王永军;胡国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31/06 | 分类号: | F02B31/06;F02M3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桑传标;李翔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歧管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发动机的进气歧管以及进气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对节能减排低碳要求的不断提高,缸内直接喷射汽油机和柴油机以其良好的经济性和高强化等优势逐步成为内燃机产品的主流。但是此类内燃机对进气运动的要求非常高,不同的运转工况下需要在内燃机燃烧室内产生不同的进气滚流、涡流等,以加快油气混合,促进燃烧,从而解决内燃机失火、积碳、爆震和油耗高及排放差等一系列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和进气系统,其能够根据发动机的不同运转工况对气体流通状态进行调节,并且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容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的进气歧管,该进气歧管具有多个进气管,每个进气管内形成有第一进气通道,每个进气管内具有第一水平隔板、第一垂直隔板、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其中:
所述第一水平隔板的左侧边固定到所述进气管内的左侧壁上,右侧边固定到所述进气管内的右侧壁上,以将所述进气管内的第一进气通道的一部分分隔为第一上通道和第一下通道;
所述第一垂直隔板的上侧边固定到所述第一水平隔板上,下侧边固定到所述进气管内的下侧壁上,以将所述第一下通道进一步分隔为第一左通道和第一右通道;
所述第一转动板的后侧边铰接在所述进气管内的下侧壁上,左侧边密封接触所述进气管内的左侧壁,右侧边密封接触所述第一垂直隔板的左侧表面,前侧边能够密封接触所述第一水平隔板的后侧边的左部分;
所述第二转动板的后侧边铰接在所述进气管内的下侧壁上,左侧边密封接触所述第一垂直隔板的右侧表面,右侧边密封接触所述进气管内的右侧壁,前侧边能够密封接触所述水平隔板的后侧边的右部分。
优选地,所述第一水平隔板和第一垂直隔板位于所述进气管的出口处,并且该第一水平隔板的前侧边和第一垂直隔板的前侧边与所述进气管的前端面平齐。
优选地,所述第一水平隔板和第一垂直隔板一体形成于所述进气管内。
优选地,所述进气管内的下侧壁上形成有凹部以容纳所述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转动板由第一转轴驱动转动,所述第二转动板由第二转轴驱动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共轴且彼此嵌套。
优选地,所述多个进气管中的第一转动板均通过所述第一转轴驱动转动,所述多个进气管中的第二转动板均通过所述第二转轴驱动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上通道和第一下通道的横截面积基本相等,所述第一左通道和第一右通道的横截面积基本相等。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的进气系统,该进气系统包括汽缸盖,该汽缸盖内形成有多个第二进气通道,所述进气系统还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进气歧管,该进气歧管连接到所述汽缸盖上,且每个进气管的第一进气通道分别与每个第二进气通道流体连通。
优选地,所述汽缸盖的每个第二进气通道内具有第二水平隔板和第二垂直隔板,其中:
所述第二水平隔板的左侧边固定到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内的左侧壁上,右侧边固定到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内的右侧壁上,以将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一部分分隔为第二上通道和第二下通道,并且该第二水平隔板的后侧边与所述第一水平隔板的前侧边对齐且密封接触;
所述第二垂直隔板的上侧边固定到所述第二垂直隔板上,下侧边固定到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内的下侧壁上,以将所述第二下通道进一步分隔为第二左通道和第二右通道,并且该第二垂直隔板的后侧边与所述第一垂直隔板的前侧边对齐且密封接触。
优选地,所述第二水平隔板和第二垂直隔板一体形成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水平隔板和第二水平隔板均为平板且共面,所述第一垂直隔板和第二垂直隔板均为平板且共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水平隔板将进气管中的第一进气通道的一部分分隔为第一上通道和第一下通道。同时,通过第一垂直隔板将第一下通道进一步划分为第一左通道和第一右通道。第一转动板与第一左通道对应,能够通过转动而打开或者关闭第一左通道;第二转动板与第一右通道对应,能够通过转动而打开或者关闭第一右通道。因此,通过这两个隔板和两个转动板,能够方便且灵活地对第一进气通道中的进气状态进行控制,以适应发动机的不同运转工况,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发动机失火、积碳、爆震和油耗高及排放差等一系列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112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道路摩擦系数测量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震储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