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电控发动机进气动力阀控制系统的模拟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99569.1 | 申请日: | 2011-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80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龚文资 | 申请(专利权)人: | 龚文资 |
主分类号: | G09B25/02 | 分类号: | G09B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姜万林 |
地址: | 21415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发动机 气动力 控制系统 模拟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实验设备,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电控发动机进气动力阀控制系统的模拟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电控发动机进气动力阀控制系统是控制发动机进气道的空气流通截面大小,以适应发动机不同转速和负荷时的进气量需求,从而改善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在现有技术中,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汽车发动机电控节气门系统实验台架,至少存在结构复杂、体积大、成本高、显示不直观与不方便教学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汽车电控发动机进气动力阀控制系统的模拟电路,以实现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显示直观与方便教学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电控发动机进气动力阀控制系统的模拟电路,包括蓄电池DC、点火开关K1、发动机控制单元、可调信号发生器与控制电机,其中:所述蓄电池DC的负极接地,正极与发动机控制单元的第1连接端连接、并经点火开关K1后与发动机控制单元的第2连接端连接;发动机控制单元的第3连接端与可调信号发生器连接,第4连接端接地;控制电机连接在发动机控制单元的第5连接端与发动机控制单元的第6连接端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的汽车电控发动机进气动力阀控制系统的模拟电路,还包括控制阀门、空气滤清器与进气管,所述控制阀门、进气管与空气滤清器相互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机为带减速机构及丝杆的控制电机M;所述带减速机构及丝杆的控制电机M,通过丝杆与控制阀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控制单元为单片机。
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汽车电控发动机进气动力阀控制系统的模拟电路,由于包括蓄电池DC、点火开关K1、发动机控制单元、可调信号发生器与控制电机,蓄电池DC的负极接地,正极与发动机控制单元的第1连接端连接、并经点火开关K1后与发动机控制单元的第2连接端连接;发动机控制单元的第3连接端与可调信号发生器连接,第4连接端接地;控制电机连接在发动机控制单元的第5连接端与发动机控制单元的第6连接端之间;可以直观、形象地模拟汽车电控发动机进气动力阀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从而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结构复杂、体积大、成本高、显示不直观与不方便教学的缺陷,以实现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显示直观与方便教学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汽车电控发动机进气动力阀控制系统的模拟电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汽车电控发动机进气动力阀控制系统的模拟电路的元件布局示意图。
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
1-发动机控制单元;2-可调信号发生器;3-进气管;4-控制阀门;5-空气滤清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电控发动机进气动力阀控制系统的模拟电路。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蓄电池DC、点火开关K1、发动机控制单元1、可调信号发生器2、控制电机、控制阀门4、空气滤清器5与进气管3。这里,核心元件发动机控制单元1可以为自主编程开发的单片机,执行元件为控制电机。
其中,上述蓄电池DC的负极接地,正极与发动机控制单元1的第1连接端连接、并经点火开关K1后与发动机控制单元1的第2连接端连接;发动机控制单元1的第3连接端与可调信号发生器2连接,第4连接端接地;控制电机连接在发动机控制单元1的第5连接端与发动机控制单元1的第6连接端之间,控制阀门4、进气管3与空气滤清器5相互配合连接。
这里,控制电机为带减速机构及丝杆的控制电机M;该带减速机构及丝杆的控制电机M,通过丝杆与控制阀门4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龚文资,未经龚文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995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