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散热系统及具有该散热系统的工程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15954.6 | 申请日: | 201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10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庆;刘荣;陆阳陈;张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11/00 | 分类号: | F01P11/00;B60K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 |
地址: | 41001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散热 系统 具有 工程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的底盘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发动机散热系统。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发动机散热系统的工程车辆。
背景技术
越野轮胎起重机由于底盘布置紧凑使得发动机、变速箱、散热器基本沉于车架内形成一个较封闭的空间,发动机是整个底盘的一大热源,发动机舱的温度严重影响到发动机的散热,较低的发动机舱温度是发动机安装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给发动机散热系统提供好的边界条件,尽可能降低发动机舱的温度,使热风、冷风相互不影响。
然而,从发动机舱吹过的冷空气经过散热器后温度升高,由于发动机舱与热风输出空间之间可以连通,会使热风回流至发动机舱,导致发动机舱内的冷风温度升高,影响发动机的散热效果。
此外,散热器有部分被车架遮挡,无法将热风空间的热风全部导出,使整个散热系统的散热效果降低。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防止热风回流到发动机舱,进而导致冷风温度升高的发动机散热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散热系统及具有该散热系统的工程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发动机散热系统中经过散热器后的热风回流到冷风空间导致冷风温度升高,影响发动机散热效果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散热系统,包括与发动机处于同一个安装空间的散热器,还包括:隔离装置,隔离装置设置在散热器与安装空间的壳体之间,使安装空间被分割成独立的冷风空间和热风空间,散热器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与冷风空间和热风空间连通。
进一步地,隔离装置包括:并排设置在散热器的两侧的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的外侧边缘形状与安装空间的壳体的内表面形状相适应以使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与安装空间的壳体的内表面贴合。
进一步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的顶边与散热器的顶边共线。
进一步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通过螺栓固定在散热器上。
进一步地,安装空间的壳体包括车架和发动机罩,隔离装置还包括:顶部密封件,该顶部密封件设置在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的顶边与发动机罩的顶壁之间。
进一步地,顶部密封件为弹性密封件。
进一步地,弹性密封件为海绵条。
进一步地,隔离装置还包括用于封闭散热器的底部与车架之间的空隙并从散热器的后侧向后下方延伸的导风板。
进一步地,导风板安装在所述散热器的安装支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辆,具有上述发动机散热系统,该工程车辆的发动机设置在冷风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散热系统利用隔离装置将散热器的进风口和出风口隔离在两个独立的空间,使得从散热器的出风口导出的热风无法回流到发动机所在的冷风空间,防止热风回流而使冷风被加热导致发动机散热效果下降的情况发生,进而可以有效提高发动机的散热效率。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散热系统,包括与发动机10处于同一个安装空间的散热器20以及使该安装空间被分割成独立的冷风空间和热风空间的隔离装置,该隔离装置设置在散热器20与安装空间的壳体40之间,使得散热器20的进风口21和出风口23分别与冷风空间和热风空间连通。
利用隔离装置可以将冷风空间和热风空间几乎完全隔离,使热风不影响冷风,不把冷风的温度升高,从而不影响散热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159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