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发动机冷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46320.2 | 申请日: | 201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50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永生 |
主分类号: | F01P11/00 | 分类号: | F01P11/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陈智海 |
地址: | 3626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发动机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部件,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在发动机的缸体上一般设有冷却腔,汽车上与发动机相邻的位置设有冷却装置,冷却水在发动机的冷却腔与冷却装置之间循环,冷却水在冷却腔吸收气缸的热量,然后通过冷却装置进行热交换,降温后的冷却水重新回到气缸进行吸热。现有的冷却装置包括方形框架及并排设于方形框架内的复数个水管,其中各水管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开口,各水管之间设有散热片,且各水管及散热片都是由薄的热的良导体如铜制得,该方形框架的顶部和底部上分别设有出水管与进水管,该进水管的一端与各水管的底部开口相连通,该进水管的另一端通过水泵与发动机的冷却腔的出水口相连通,该出水管的一端与各水管的顶部开口相连通,该出水管的另一端与发动机的冷却腔的进水口相连通。
工作时,水泵不断的把冷却腔内的水送到冷却装置的进水管内,并经冷却装置的水管从冷却装置的出水管中流出,重新回到冷却腔内,如此循环进行不断地把发动机的热量带到水管并通过散热片散发到大气中。由于载重汽车行走在坡度较大的公路上时,重载汽车发动机产生的热量比轻载汽车发动机产生的热量较高,此种结构的发动机冷却装置的冷却效果较差,其使用在重载汽车上时极易使冷却装置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从而导致发动机得不到及时冷却,最终大大缩短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却效果好的新型发动机冷却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新型发动机冷却装置,包括方形框架及并排设于方形框架内的复数个水管,各水管的顶部和底部上分别开设有开口,各相邻水管之间设有散热片,该方形框架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出水管和进水管,该进水管的一端与各水管的底部开口相连通,该进水管的另一端通过水泵与发动机冷却腔的出水口相连通,该出水管的一端与各水管的顶部连通,该出水管的另一端与发动机冷却腔的进水口相连通;还包括有设于上述方形框架内并处于各水管的顶部上方的冷却管,上述冷却管上设有将冷却介质导入和导出上述冷却管的输入口和输出口。
上述冷却管的输入口延伸至上述方形框架外并与汽车上的水箱相通连接,上述冷却管的输出口延伸至上述方形框架外。
上述冷却管的输入口延伸至汽车前方外,且上述冷却管的输入口为其口径向外渐扩的喇叭口,上述冷却管的输出口延伸至上述方形框架外。
上述冷却管的输入口和输出口分别延伸至上述方形框架外并与汽车制冷压缩机冷凝剂的进口和出口相通连接。
上述冷却管为U型波纹管,此U型波纹管横卧放置在各水管的顶部上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发动机冷却装置,由于方形框架内设有处于各水管的顶部上方的冷却管,且冷却管上设有将冷却介质导入和导出上述冷却管的输入口和输出口,这样,通过此冷却管可将新的冷却介质引入方形框架内,提高了冷却装置的冷却效果,从而可进一步地降低方形框架内冷却水的温度,使得载重汽车在长时间满负荷或超负荷运转情况下冷却装置仍能及时地对发动机的热量进行散热,保证了发动机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从而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顶盖的立体图。
图中:
方形框架 1 方形框体 11
进水管 111 顶盖 12
出水管 121 水管 2
散热片 3 冷却管 4
输入口 41 输出口 42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永生,未经陈永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463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V2G技术的车载充放电装置
- 下一篇:碳-金属纳米复合物和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