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及其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40339.2 | 申请日: | 2011-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3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沈秀利;贺俊;谢振兰;李桃;袁雪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14 | 分类号: | F02F1/14;F02F1/38;F01P7/16;F01P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 |
地址: | 412002***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冷却系统 及其 | ||
1.一种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包括前缸盖、缸体及后缸盖,所述前缸盖和所述后缸盖分别安装在所述缸体的相对的两个侧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缸盖设有弯曲形的通道、出口及一个与冷却液供应源连接的入口,所述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且所述通道的连接所述出口处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通道的连接所述入口处的宽度尺寸;
所述缸体设有一个与所述入口对齐连通的第一流口、一个与所述出口对齐连通的第二流口及连接所述第一流口和所述第二流口的弯曲状的通槽;
所述后缸盖设有一个与所述第一流口对齐贯通的盲孔、一个与所述第二流口对齐贯通的汇集槽及连接所述盲孔和所述汇集槽的弯曲状的流道,且所述流道的连接所述盲孔处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流道的连接所述汇集槽处的宽度尺寸,所述发动机内的冷却液经过所述汇集槽后回流至所述冷却液供应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缸盖还设有一个与所述冷却液供应源连接的回流孔;
所述缸体还设有一个与所述回流孔对应贯通的通孔;
所述后缸盖还设有一个与所述汇集槽连通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缸体的通孔连通;
所述发动机的冷却系统还包括一个安装在所述后缸盖上的温控阀及一个与所述冷却液供应源连通的散热器;
所述散热器连接所述温控阀;
所述温控阀控制所述汇集槽处的冷却液通过所述散热器回流至所述冷却液供应源或依次通过所述连接孔、所述通孔及所述回流孔回流至所述冷却液供应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阀包括一个可操作地打开或者关闭所述连接孔的堵头及一个与所述散热器连接的阀口;
当所述温控阀通过感测所述汇集槽处的冷却液的温度后开启所述阀口时,所述汇集槽处的冷却液依次通过所述阀口和散热器回流至所述冷却液供应源;
当所述温控阀通过感测所述汇集槽处的冷却液的温度后关闭所述阀口时,所述汇集槽处的冷却液依次通过所述连接孔、所述通孔及所述回流孔回流至所述冷却液供应源;
当所述温控阀通过感测所述汇集槽处的冷却液的温度后半关闭所述阀口时,所述汇集槽处冷却液的一部分通过所述阀口和散热器回流至所述冷却液供应源,所述汇集槽处冷却液的另外一部分依次通过所述连接孔、所述通孔及所述回流孔回流至所述冷却液供应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缸盖的通道包括依次连接的进口段、缓冲段和储液段,所述进口段与所述入口连接,所述储液段与所述出口相连;
所述缓冲段和所述储液段的宽度尺寸均大于所述进口段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段的连接所述进口段处的宽度尺寸小于所述缓冲段的连接所述储液段处的宽度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段的壁面上凸设多个凸肋。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缸盖的流道包括连接所述后缸盖的盲孔的缓存段及连接所述后缸盖的汇集槽的出口段;
所述后缸盖的缓存段处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后缸盖的出口段处的宽度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供应源为冷却液泵;所述冷却液泵通过一个安装座固定在所述前缸盖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分别与所述冷却液泵相连通的排液口和通孔;
所述排液口与所述入口连通;
所述安装座的通孔和所述回流孔连通。
10.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033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