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85054.3 | 申请日: | 2011-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86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竹中正彦;武田裕一;猪濑幸司;永露敏弥;山本胜美;梅谷良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D9/10 | 分类号: | F02D9/10;F02D11/1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雒运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控制装置,尤其是涉及安装于节气门区的发动机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动车或机动二轮车等中搭载有发动机控制装置(以下,称为“ECU”)作为用于控制内燃机(发动机)的电子装置。ECU具有安装了包含电子产品的电路的电路基板。
以往,在节气门区的周围安装ECU的结构中,已知有在ECU的壳体内收纳电路基板、节气门开度传感器及节气门阀的致动器等,并对壳体内进行树脂灌封(potting)的结构(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85898号公报
在节气门区的周围配置有ECU、节气门开度传感器、致动器等要素部件时,将节气门区和要素部件一体化而成的组件变大,因此认为在车载时布局的自由度减小。从而虽然希望实现ECU的小型化,但在将传感器与电路基板一起放入树脂壳体而进行灌封的方法中,ECU的小型化不容易实现。
另外,仅单纯在节气门区一体安装要素部件的情况下,要素部件间的配线也变得繁杂,并且还存在接线用的耦合器的数目(即部件个数)增加这样的课题。因此,可以考虑到在节气门区的周围配置要素部件的结构尤其不适合于空间极其受限制且使用环境也恶劣的机动二轮车等的情况。因此,希望有一种改善这样困难的状况,且适合于机动二轮车等的更紧凑、富有防水性、在ECU壳体中不具备耦合器的节气门区一体型ECU。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在于在收容有基板、传感器等的ECU壳体中不使用灌封,就提供一种更紧凑且富有防水性的节气门区一体型的ECU。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控制装置,其安装在节气门区侧部,其第一特征在于,具备:ECU壳体,其与所述节气门区结合;电路基板,其收容于所述ECU壳体,且在表面实施了树脂涂覆;多个电装部件,它们液密地收容于所述ECU壳体,且在所述电路基板与所述节气门区之间安装于节气门区;ECU罩,其从所述ECU壳体向所述节气门区安装的安装面的相反侧覆盖所述ECU壳体,且保持与多根导线连接的外部连接端子;密封机构,其夹在所述ECU罩与所述电路基板之间,其中,所述电路基板在一个面具有配置在与所述电装部件的连接端子对置的位置上的电装部件用电极,在另一个面具有配置在与所述外部连接端子对置的位置上且与所述外部连接端子电抵接的多个外部连接用电极。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基板的主面大致为矩形,所述ECU壳体具备爪部,该爪部从ECU壳体向所述节气门区安装的安装面的相反侧与所述主面的上缘和下缘卡合。
另外,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在于,与所述电路基板的上缘卡合的爪部形成于在ECU壳体的内侧设置的支承件的前端。
另外,本发明的第四特征在于,具有从所述ECU罩突出且嵌合在所述ECU壳体的上边部分与所述支承件之间的肋。
另外,本发明的第五特征在于,具有凸起,该凸起是从所述电路基板的所述一个面突出的凸起,其与电装部件的配置连接端子的端子槽的壁卡合,其中该电装部件是所述多个电装部件中的在上下方向上接近设有所述支承件的一侧的电装部件。
另外,本发明的第六特征在于,所述ECU壳体具有沿着所述电路基板的主面的形状的四方的壳体壁部,所述ECU罩具有沿着所述ECU壳体的所述壁部中的对置的两个壁部的外表面的罩壁部,所述壳体壁部与所述罩壁部的对置面具有在该对置面的一方形成的凸部分和在另一方形成且供所述凸部分卡合的凹部分。
另外,本发明的第七特征在于,具备由一对杆构成的ECU夹紧件,所述一对杆架设在所述节气门区与所述ECU罩之间,一端由节气门区枢轴支承为转动自如,且另一端向覆盖所述ECU壳体的ECU罩的表面侧弯曲而具有与该ECU罩的表面卡合的形状。
另外,本发明的第八特征在于,所述电装部件的连接端子以及所述外部连接端子具有弯曲部而形成,使得在被所述部件用电极以及所述外部连接用电极按压时能够具有弹性地进行接触。
另外,本发明的第九特征在于,所述ECU罩具有分别保持所述多个导线及所述多个外部连接端子的多个引导孔,所述引导孔沿着相对于电路基板的另一个面倾斜的方向延伸,第十特征在于,具有夹在所述引导孔与所述导线之间的橡胶衬套。
另外,本发明的第十一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机构为橡胶制的片状密封件,具有所述外部连接端子的贯通孔。
【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50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