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腈纶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77102.4 | 申请日: | 2011-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3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俞成丙;戚文迎;芮英宇;金莹;吕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M15/263 | 分类号: | D06M15/263;D06M15/564;D06M11/38;D06M101/2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陆聪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腈纶 织物 起毛 性能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腈纶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的方法。
背景技术
腈纶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例如它的强度比羊毛高,耐光性好,较为蓬松柔软,染色后色泽鲜艳,但是腈纶织物在服用过程中,由于纤维强度较高,产生的毛球不易脱落,因而腈纶织物很容易起毛起球,严重影响了它的服用性能,提高腈纶的抗起毛起球性能成为提升腈纶使用价值的关键。
腈纶分子主链是碳-碳结构的大分子,纤维的断裂强度很高,细旦腈纶的断裂强度甚至更高,在腈纶织物起球后,产生的毛球与织物之间连接的纤维很难断裂,因此该种纺织材料表现出较差的抗起毛起球性能。人们根据腈纶的起球特点,进行了大量的抗起毛起球性研究。目前,腈纶抗起毛起球常用的改性方法有:1)在腈纶大分子中引入第三单体,制造抗起球纤维,即聚合改性法。2)调整纺丝工艺,制备所谓的物理改性腈纶纤维。3)各种整理改性方法。其中树脂整理法有较好的抗起毛起球效果,它是利用黏合力较强的树脂在纤维表面交链成网状的结构,在纤维表面包裹一层耐磨的树脂膜,此树脂膜使纤维的滑移减弱;同时,树脂均匀地交链凝聚在纱线表层,使纤维端粘附于纱线上,摩擦时不易起毛起球,尤其是将纤维进行点黏结后,限制了纤维移动,对改善织物的起毛起球性有明显的效果。
但问题在于,这些树脂整理剂与纤维仅凭借物理作用粘合在一起,因而腈纶织物在用树脂整理剂整理后,尽管抗起毛起球性效果较好,但树脂整理剂在织物服用、洗涤过程中很容易脱落,影响了它的服用性能。另外,现有的抗起毛起球整理剂及加工方法需要在较高温度下进行焙烘处理,腈纶在较高温度下易泛黄,手感变硬,现有的方法不能用于腈纶织物的整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性,提供了一种提高腈纶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的方法,它可有效提高腈纶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
一种提高腈纶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首先对腈纶织物进行碱法改性,再用树脂整理剂进行整理;所述的树脂整理剂为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或改性聚氨酯类整理剂。
上述的碱法改性的具体步骤为:将腈纶织物浸没在强碱的水溶液中,在温度为50~90℃下,处理15~40min后,用清水洗涤;其中腈纶织物与溶液的重量比为1:15~40,强碱水溶液的浓度5~30g/L。
上述的强碱为氧氧化钠和氧氧化钾中的至少1种。
上述的用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整理剂进行整理,采用浸渍法,其具体步骤为:将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和水按照10~40g:1L的重量体积比混合成工作液,在50~90℃温度下,按照腈纶织物与工作液的重量比为1:10~50的比例,将腈纶织物浸没在工作液中,浸渍15~40min,离心脱水,在90~120℃温度下烘焙织物。
上述的的用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整理剂进行整理,采用浸轧法,其具体步骤为:将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有机硅柔软剂、非离子渗透剂和水混合均匀配制成工作液,其中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的浓度为10~60g/L,有机硅柔软剂的浓度为0~30g/L,非离子渗透剂的浓度为0~2g/L;将织物在工作液中进行二浸二轧整理,轧液率为60~90%,80~100℃烘干后,再在110~140℃温度下焙烘1~5min。
上述的改性聚氨酯类整理剂进行整理,采用浸渍法,其具体步骤为:将改性聚氨酯类整理剂、有机硅柔软剂和水混合均匀配制成工作液,其中改性聚氨酯类整理剂的浓度为20~60g/L,有机硅柔软剂的浓度为0~30g/L;将工作液加热到50~90℃后,按照腈纶织物与工作液的重量比为1: 10~50的比例,把腈纶织物浸没在工作液中,浸渍15~40min,离心脱水,在80~100℃温度下烘干。
上述的用改性聚氨酯类整理剂进行整理,采用浸轧法,其具体步骤为:将改性聚氨酯类整理剂、有机硅柔软剂、非离子渗透剂和水配制成整理液,其中改性聚氨酯类整理剂的浓度为20~80g/L,有机硅柔软剂的浓度为0~30g/L,非离子渗透剂的浓度为0~2g/L,对织物进行二浸二轧整理,轧液率为60~90%,80~100℃烘干后,再在90~130℃温度下焙烘1~5min。
上述的有机硅柔软剂为二甲基硅氧烷乳液或改性二甲基硅氧烷乳液,优选氨基改性二甲基硅氧烷乳液。可采用市售产品,如浙江传化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适用浸轧和浸渍整理的牌号分别为超柔软氨基硅油乳液SM-23和浸渍硅油乳液TF-451的产品)。
上述的非离子渗透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商品名称为渗透剂JFC)。可采用市售产品,如江苏海安石油化工厂的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71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