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气发动机共轨管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23169.X | 申请日: | 2011-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33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星华;陶喜军;盛利;李玉;刘志治;魏弟清;莫员;黄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55/02 | 分类号: | F02M5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王正茂;张静轩 |
地址: | 537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气 发动机 共轨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气发动机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燃气发动机共轨管。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市场上的燃气发动机普遍采用电控调压来控制空气和燃气量,进而使空-燃可燃混合气进入气缸,组织燃烧。目前,通过对燃气发动机控制系统优化升级,推出电控单点喷射系统来更加精确控制空气和燃气量,基于单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结合不同发动机充量需求不同的特点,必须有一套装置来保证单点喷射系统耐久可靠的燃气输入、输出,这套装置是共轨管。共轨管在单点喷射控制系统上的应用目前国内处于开发阶段,由于单点喷射系统对燃气的密封性要求非常高,同时要求从单点喷射系统喷出的燃气在共轨管中流通顺畅,再者共轨管要承受非常高的压力,这些因素导致共轨管在设计及制作中难度系数大大提高。而良好的密封性是衡量共轨管的一个重要标准,需要更先进的加工设备及加工工艺来制造共轨管,使得其在一致性、粗糙度控制、耐燃气腐蚀、外观、质量等方面有质的提升,因此,结合整个单点喷射系统,要求共轨管结构紧凑、工艺性好、可靠性高、美观大方等,这是整个设计、制作的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气发动机共轨管,在一个主管道上设有多个歧管,不仅结构简洁紧凑,工艺性好,而且可靠性好、燃气流动通畅。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燃气发动机共轨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根圆管状的燃气总管,该燃气总管的一端为用于安装传感器的传感器安装口,另一端为燃气出入口,在该燃气总管上设有多个排列成一条直线的燃气歧管,该燃气歧管为与燃气总管垂直相通的圆管,在燃气总管上与燃气歧管相背的一侧设有两个以上的用于固定所述共轨管的连接件,在燃气歧管之间设有用于组装所述共轨管的安装座。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
优选地,所述燃气歧管的管孔为阶梯孔,该阶梯孔的较小直径部分与燃气总管相通,较大直径部分的端口处设有倒角。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垂直设在燃气总管上的板状结构,该连接件上设有螺纹孔或螺栓过孔。
优选地,所述两个相邻的燃气歧管之间设有加强肋板。
优选地,所述安装座为由加强肋板向燃气总管两侧延伸而出的板状结构,该安装座的两端设有螺纹孔或螺栓过孔。
优选地,所述安装座与燃气歧管之间设有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传感器安装口为内径等于燃气总管直径的螺纹孔。
优选地,所述燃气出入口为内径大于燃气总管直径的螺纹孔。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的燃气发动机共轨管不仅结构简洁、加工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而且可靠性高、与单点喷射连接部分的密封效果好、燃气流动通畅,能很好的满足国内燃气发动机单点喷射系统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共轨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共轨管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共轨管的左视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共轨管的仰视图;
图5是图4所述共轨管的剖视图B-B;
图6是图4所述共轨管的剖视图A-A。
附图标记说明:
1-燃气总管,2-燃气出入口,3-传感器安装口,4-燃气歧管,5-连接件,6-安装座,7-加强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结构和功能,以下结合附图和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图1至图4分别是本发明所述燃气发动机共轨管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包括立体示意图、主视图、左视图和仰视图,如图中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共轨管只要包括一根圆管状的燃气总管1和四个燃气歧管4,该燃气总管1的一端为用于安装传感器的传感器安装口3,另一端为燃气出入口2,这四个燃气歧管4在该燃气总管1上排列成一条直线且与燃气总管1垂直相通,在燃气总管1上与燃气歧管4相背的一侧设有两个的用于固定共轨管的连接件5,该连接件5为垂直设在燃气总管1上的板状结构,在连接件5上设有螺栓过孔。两个相邻的燃气歧管4之间设有加强肋板7,在加强肋板7上设有用于组装所述共轨管的安装座6,该安装座6为由加强肋板7向燃气总管1两侧延伸而出的板状结构,在安装座6的两端设有螺栓过孔,在安装座6与燃气歧管4之间设有加强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31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变速器
- 下一篇:一种超细不锈钢丝网的微束等离子弧焊搭接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