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附件支架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22005.0 | 申请日: | 2011-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19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罗春;张克俊;盛丽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77/00 | 分类号: | F02B77/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附件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附件支架。
背景技术
现存的发动机附件支架主要有以下方式:一是,将发电机支架和空调压缩机支架集成为一体布置在发动机的进排气侧;二是,将发电机或者空调压缩机支架与缸体集成。这两种方式,发动机的集成度不够高,发动机布置不紧凑,增加了发动机的宽度。同时也导致了装在发动机侧的其他零件拆装困难。三是,将附件支架与水泵蜗壳集成,虽然提高了发动机的集成度但是水泵面密封困难,容易出现漏水的风险,同时水泵拆装比较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度高的发动机附件支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的发动机附件支架,包括支架本体。
在所述支架本体的一端设有机油滤清器座,在所述支架本体上机油滤清器座的一侧设有机油冷却器支架。
机油滤清器通过所述机油滤清器座安装在所述支架本体上。
机油冷却器通过所述机油冷却器支架安装在所述支架本体上。
在所述支架本体的一侧设有发电机支架及空调压缩机支架。
所述发电机支架为与发电机外壳配合的弧形结构。在所述发电机支架的两侧设有发电机安装孔。
发电机通过发电机安装孔安装在所述发电机支架上。
所述空调压缩机支架为与空调压缩机外壳配合的弧形结构。在所述空调压缩机安装支架的两侧设有空调压缩机安装孔。
空调压缩机通过空调压缩机安装孔装在所述空调压缩机支架上。
为增强所述发动机附件支架的结构强度,在所述支架本体的另一侧设有若干结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发电机安装孔及空调压缩机安装孔相连。
在所述支架本体的另一侧设有支架进油口、支架出油口及支架油道。
所述支架油道分为第一支架油道、第二支架油道及第三支架油道。
所述第三支架油道一侧与所述支架进油口相连,另一侧与所述机油冷却器连接。
所述第一支架油道一侧与机油冷却器连接,另一侧与机油滤清器连接。
所述第二支架油道一侧与机油滤清器连接,另一侧与支架出油口连接。
机油从发动机缸体主油道进入所述支架进油口,通过第三支架油道进入机油冷却器中,冷却后通过第一支架油道进入机油滤清器中,经过滤后,机油通过第二支架油道并经所述支架出油口流回到发动机缸体主油道。
在所述支架本体的另一侧设有支架进水口、支架出水口及支架水道。
所述支架水道分为第一支架水道及第二支架水道。
所述第一支架水道一侧与所述支架进水口连接,另一侧与所述机油冷却器连接。
所述第二支架水道一侧与所述机油冷却器连接,另一侧与支架出水口连接。
冷却水从发动机缸体水套通过所述支架进水口,经第一支架水道进入机油冷却器,然后通过第二支架水道并由所述支架出水口流回缸体。
所述的这种发动机附件支架压铸成型,所述的支架水道及支架油道采用抽芯的方式铸造成型。
所述发动机附件支架在与机油滤清器、机油冷却器、发电机及空调压缩机集成于一体后布置于发动机的进排气侧。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所述的发动机附件支架集机油滤清器座、机油冷却器支架、发电机支架及空调压缩机支架于一体,可集中安装机油滤清器、机油冷却器、发电机及空调压缩机,同时具备多重功能,并使得这些零件可以集中的放置在发动机的进排气侧。同时由于机油滤清器的位置靠近发动机的前端面,不论发动机横置或者纵置,机油滤清器都可以轻松的拆卸。另外所述的发动机附件支架上设有供机油循环的油道及供冷却水循环的水道,可实现机油的冷却及过滤。本发明集成多个零部件于一体,集成度高,能够使得发动机的布置紧凑,减小发动机的体积。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发明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所述发动机附件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发动机附件支架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所述发动机附件支架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
1、支架本体,2、机油滤清器座,3、机油冷却器支架,4、发电机支架,5、空调压缩机支架,6、第一支架油道,7、第二支架油道,8、支架出水口,9、支架进油口,10、支架出油口,11、第三支架油道,12、支架进水口,13、第一支架水道,14、第二支架水道,15、加强筋,16、发电机安装孔,17、空调压缩机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220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大粒径聚丁二烯胶乳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万古霉素类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