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提高基于固相的生物测定中信号可读性的信号产生和信号定位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27080.X | 申请日: | 2010-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0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麦永昌;王礽慧;P·Y·C·陈;R·任能博;冼敬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超新星诊断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43 | 分类号: | G01N33/543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进;李炳爱 |
地址: | 美国马***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提高 基于 生物 测定 信号 可读性 产生 定位 方法 | ||
1.一种用于在固相基质检测系统中产生和定位信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a)将靶物质的溶液施用于固相基质;
(b)将所述靶物质与该靶物质的特异性亲和分子结合,所述亲和分子连接有非催化性标记,所述非催化性标记包含多个信号前体分子;
(c)将载体介质施用于所述固相基质;和
(d)处理所述标记以将所述多个信号前体分子转变为多个可检测的信号产生分子;
其中,所述载体介质包含用于溶解所述非催化性标记的溶剂,及用于引起由指示所述靶标的存在情况和/或量的所述多个可检测的信号产生分子所产生的信号的定位的增稠剂。
2.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c)的将载体介质施用于所述固相基质和所述步骤(d)的处理所述标记以将所述多个信号前体分子转变为多个可检测的信号产生分子,包括施用包含信号显示剂的载体介质,所述信号显示剂用于将所述多个信号前体分子转变为所述多个可检测的信号产生分子。
3.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信号显示剂适于活化选自以下的荧光团:荧光素及其衍生物、荧光素二乙酸酯(FDA)、荧光素二乙酸异硫氰酸酯(FDA-异硫氰酸酯)、荧光素二乙酸酯马来酰亚胺(FDA-马来酰亚胺)、花青、碳花青、若丹明、呫吨、基于重氮染料的荧光物质以及小的荧光芳香和杂芳香分子。
4.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信号显示剂适于活化选自以下的发色团:花青、吡唑啉酮、蒽醌、碳花青、若丹明、呫吨、类胡萝卜素和基于重氮及单偶氮、噁嗪、靛类或核黄素的染料物质。
5.权利要求2或3的方法,其中,所述信号显示剂为碱或酯酶。
6.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d)的处理所述标记以将所述多个信号前体分子转变为多个可检测的信号产生分子通过物理方法完成。
7.权利要求6的方法,所述物理方法选自:温度变化、pH变化、声处理、光辐射或微波加热。
8.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信号前体分子选自:荧光团及其衍生物、发光团及其衍生物、发色团及其衍生物、辅基或选自氧化还原介体、电极活性物质的氧化还原活性物质、生物发光蛋白和荧光蛋白、染色渗透液、荧光染料、生物发光物质或化学发光物质、电化学活性物质或磁性物质。
9.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所述信号前体分子为非催化性标记。
10.权利要求8或9的方法,其中,所述信号前体分子选自:荧光素二乙酸酯(FDA)、荧光素二乙酸异硫氰酸酯(FDA-异硫氰酸酯)和荧光素二乙酸酯马来酰亚胺(FDA-马来酰亚胺)。
11.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亲和分子选自:
(a)选自以下的肽或蛋白质:抗体、遗传修饰抗体、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受体、抗原、凝集素、抗生物素蛋白、寡肽、脂蛋白、糖蛋白、肽激素和变应原或其部分;
(b)选自以下的核酸:DNA、RNA、寡核苷酸、适配体及其部分;
(c)选自以下的碳水化合物:单糖、寡糖和多糖、糖脂、蛋白多糖及其部分;或
(d)选自以下的低分子量配体:生物素、生物素衍生物、类固醇、激素、辅因子、活化剂、抑制剂、药物、变应原或半抗原。
12.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增稠剂选自:凝胶形成聚合物、多糖、蛋白质、天然胶、表面活性剂、淀粉、果胶、琼脂、琼脂糖和明胶。
13.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载体介质以薄膜形式施用于所述固相基质。
14.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中,所述薄膜通过可移除的保护层与所述固相基质分离,所述方法包括移除所述保护层以使所述固相基质与载体介质接触的步骤。
15.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喷涂将所述载体介质施用于所述固相基质。
16.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通过将所述固相基质浸入所述载体基质来将所述载体介质施用于所述固相基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超新星诊断公司,未经超新星诊断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708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