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湿法炼锌过程提高铜回收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13275.4 | 申请日: | 201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0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祥;周正华;袁建明;彭小明;孙天友;陈阳;陈敬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3/08 | 分类号: | C22B3/08;C22B3/46;C22B19/00;C22B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晓波;逯长明 |
地址: | 412004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湿法 过程 提高 回收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冶炼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湿法炼锌过程提高铜回收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上世纪70年代以来,湿法炼锌技术发展迅速,对比火法炼锌,湿法炼锌具有劳动条件好、环保、生产易于连续化、自动化、大型化、便于综合回收等优点,普遍被各新建冶炼厂所采用。湿法炼锌渣中含有大量的有回收价值的金属,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循环经济、环保的要求和经济利益的驱动,各冶炼企业都将综合回收工作提到了重要的地位,加大了综合回收的力度。
在湿法炼锌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对有回收价值的金属进行回收,铜是其中一种经常回收的有价金属。一般采取焙烧一浸出工艺进行湿法炼锌,焙烧时锌精矿中的铜会形成氧化铜等化合物,在后续的浸出过程中铜氧化物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入浸出液中,然后利用锌粉将浸出液中的铜置换出来进行回收,由于在浸出过程中pH控制较高,以及有还原气氛存在,铜容易沉入浸出渣中,回收率较低约40%。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湿法炼锌过程提高铜回收率的方法,在炼锌过程中铜的浸出率和回收率提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湿法炼锌过程提高铜回收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锌精矿在硫酸溶液、氧气气氛中进行氧化浸出;
b)将氧化浸出产生的浸出液进行还原,然后将还原液进行预中和,生成的沉渣返回进行氧化浸出;
c)预中和后得到的上清液进行沉铁;
d)向沉铁后的上清液中加入ZnO焙砂和硫酸溶液进行中性浸出,将得到的沉渣返回到预中和;
e)向上步得到的上清液中加入锌粉置换回收其中的Cu。
作为优选,所述a)中锌精矿在进行氧化浸出前,先磨至颗粒度D90<45μ。
作为优选,所述a)中锌精矿与硫酸溶液的混合液中硫酸的浓度为90g/L~110g/L,锌精矿的量为70g/L~150g/L。
作为优选,所述氧气的纯度为体积百分数大于80%。
作为优选,所述氧气的量为110Nm3/t锌精矿~130Nm3/t锌精矿。
作为优选,所述氧化浸出时的浸出温度为95℃~102℃,浸出时间为24h~30h。
作为优选,所述b)中进行还原时,浸出液中硫酸的浓度为10g/L~30g/L,浸出温度为60℃~100℃,浸出时间为2h~4h。
作为优选,所述b)中预中和时,还原液中硫酸的浓度为10g/L~30g/L,预中和时间为2h~3h。
作为优选,所述c)中沉铁时溶液的pH为3.0~4.0。
本发明提供的湿法炼锌过程提高铜回收率的方法,在炼锌的同时对铜进行回收,当在酸性及氧化条件下对锌精矿进行浸出时,锌精矿中的铜硫化物及铜铁硫化合物能够直接浸出溶解,铜进入溶液中形成硫酸铜,铜的浸出率较高,尤其是高温、高酸、强氧化气氛中铜浸出率能达90%左右;另外通过控制沉铁过程pH值,使浸出液中的铜不随着铁一起沉淀;将预中和、中性浸出等过程产生的含铜高的沉渣返回氧化浸出工序,提高铜的回收率,铜回收率可达到80%;且工艺操作程序简单,不增加废渣、废气、废水排放,无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湿法炼锌工艺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发明权利要求的限制。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湿法炼锌工艺的流程图。本发明提供的湿法炼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首先将锌精矿在硫酸溶液、氧气气氛中进行氧化浸出,锌精矿中的铜主要以CuS或CuFeS2形态存在,利用硫酸溶液进行氧化浸出时,除了锌溶解进入溶液中,铜也进入溶液形成硫酸铜,后续的工序预中和、中性浸出产生的渣铜主要以氢氧化铜或氧化亚铜的形式存在,渣铜随底流回流至氧化浸出工艺时,氢氧化铜和氧化亚铜中的铜均会进入硫酸溶液形成硫酸铜,具体的化学反应如下:
Fe2(SO4)3+CuS=2FeSO4+CuSO4+S↓
Cu(OH)2+H2SO4=CuSO4+2H2O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32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结晶锆的生长系统及其方法
- 下一篇:冷阴极电离真空计